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来源:茶文化之家时间:2022-12-25 17:40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茶的故事 手机阅读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土家人是具有精神的人,即使到了今天的现代社会,他们也依旧崇拜大自然。比如对于茶叶,他们就视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因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独特茶文化

一是敬茶。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掉一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得问问大人一声“喝点茶”。“茶棍儿立,客未齐”。即在倒的茶杯中,若出现倒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茶梗悬浮,表示客人到齐了。在对茶园的管理上,无论是种茶,摘茶,他们都有自己的讲究。“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头道香,二道涩,三道好喝无人摘”。最神秘神圣的,则是用茶水敬神灵。比如除夕敬亡灵、敬财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茶水乃是打通阴与阳之间、天与地之间、虚与实之间的中介物。通过茶水,今天活着的人在精神上与先祖进行了沟通,与神灵进行了沟通,实现了天人合一,获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独特的泡制方法与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昂昂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温火缓烤,煮出茶汁。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有特别的喝法。“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茶一般要喝第二口,第二杯,而喝茶也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要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把茶香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之后,再吞下去。

三是独特的茶礼。土家人的茶礼繁多,就家庭的茶礼来讲,饭前的小吃叫“吃茶”,待客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别人结婚、做寿或是生了小娃整酒席叫“吃茶”,给人送礼叫“茶礼”,新媳妇进门后的第一天早晨得给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受下这杯茶后要回礼,这个礼便叫“茶钱”。但仅仅局限于家庭内的这些茶礼,不管有多么繁杂多么讲究,那终究也是“小儿科”。土家人最高贵的茶礼,则是“施茶”,即在稻场边放上一缸茶水,并放上杯子或碗,让过路人随意取用。土家人信奉“积德有德在”,认为“施得三年茶,不生娃也生娃”,因而这种施茶习俗一直保留至今。

透过土家茶文化,让我们看到的是土家人的精神世界,看到的是土家人的博爱精神。博爱乃人间大爱,爱亲人,爱朋友,爱人类。这种博爱便叫天地精神,即为孕育万物不为己有,永远只有给予而没有获取。(网络)

普洱茶,在以前我一直认为就是一个茶叶,没那么复杂,但是渐来随之认知的深入——普洱茶树品种。因为不是专业人士,看不懂普洱茶树品种有什么意义。于是想着从植物方面去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不只有茶品叫普洱茶,连植物(茶树)也有叫普洱茶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植物学的茶树(普洱茶)和普洱茶树品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很多人会把这两个方面搞混了。尤其是现在流行的古树茶。我们来看张图,这是张宏达教授通过研究后按国际植物学标准制定的。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从植物学来说,普洱茶茶品应该是普洱茶Camellia assamica (Mast.) Chang这一品种的茶树树叶制成,而不应该使用其他生长在云南的,同样叶子大的品种(普洱茶国标中,被称为“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 assamica(Mast.)Kitamura”)。张宏达教授将普洱茶Camellia assamica (Mast.)Chang与茶Camellia sinensis (L.) O.Ktze.提升到一层级别,不再有从属关系。而真实的情况是茶Camellia sinensis (L.)O.Ktze.是普洱茶Camellia assamica (Mast.)Chang的进化品种。而在以前,普洱茶是被称为阿萨姆变种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遗憾的是,阿萨姆(ASSAMICA)改名为普洱(PUERH)后,其英文名称是按照国际惯例是不能更改,中国原产地的茶,英文名称却要用外国的地名。

在植物学上,我们知道了普洱茶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茶树品种的分类。

根据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云南的古树茶,如果按普洱茶国标中的云南大叶种,也就是现在的普洱茶?Camellia assamica(Mast.)Chang特征来看,有多少能符合?有多少云南的古树茶不是云南大叶种?下图才是西双版纳州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参考:

1、Camellia assamica (Mast.) Chang普洱茶

2、茶树品种分类

3、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

作者:杨尘埃2015/中国普洱茶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2009普洱茶全面复苏,茶农与电商的春天已到来

于2009年而言,普洱茶行业无疑又是一个全盘复苏阶段,这对于电商与传统茶商来讲都是一个绝佳且不容错过的机会。同时,对于茶农而言,更是一个突破性、爆发性的发展时期。复苏后的普洱茶行业开始步入一个腾飞阶段,受众群体逐步拉开,对茶叶的需求量逐步增大,以至于原有的茶叶(2008年生产的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像。而在08年之前所生茶的普洱茶,其品种已经满足不了消费需求,甚至跟市场发展的节奏。面对市场快速的发展,普洱茶电商与传统茶商怎么办?

在这一时期,领引行业的几大品牌,如"大益、下关、中茶、老同志"的经销和分销系统已经初步建立。茶商不必太担心往后道路有多难走,大树下面好乘凉,因为后面站着的是当今普洱茶的行业的领头羊,至于供应量、品种、品牌好像也轮不到茶商们来解决。桌子已经拉开,就差上盘子了!但是对于茶叶电商来说则不然,他们在考虑如何往线上做大做强的同时,又在考虑省去中间环节,建立自己的品牌。即使不走品牌道路,也在互联网未知领域深挖,从而"做大、做强、做精"走出一套自己完全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来。在2009年时候,如新境普洱茶网、普洱中国,书呆子、51普洱等知名电商已步入正轨。

就在大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行业里面发展时候,业内一家茶企打着"专做古树纯料"的宣传口号在万千茶叶中横空出世,这家公司也就是后来在普洱茶行中有"先锋"之称的雨林古茶坊。由此,普洱茶行业开始流行做古树普洱茶。电商在古树茶上也纷纷下足功夫,"用己之长,攻坚其短",传统茶商依靠着之前的经验也站进了做古树茶的行列,一时间普洱茶逐渐热起来,但令众多商家未想到随之而来的是炒作之风的盛行。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出道不久的雨林于2012年的时候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在云南古茶山上建设了100座茶坊,是古树普洱茶界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生产加工最规范、茶产品价格最高的茶企。为了原料在量上得到保证,雨林还大手笔的花重金去各大茶山收茶,一时间其余的茶商也不干于落后,纷纷上山收茶,以至于在哄抢之下,毛茶被抬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据南糯山的茶农讲述,"2012年的时候,'摘一片叶子就能能卖钱',无论是不是古树茶,茶商要的量都很大,茶农无需把茶叶拿到市场上去定点卖。"因为茶商批量进山收购茶叶,商家为了能收到茶叶,一家比一家出的价格高,只要茶农把茶叶摘而来就可以了,才有了"摘一片叶子都能卖钱"的现象。从某方面来说,2009-2014年受益比较大的要数茶农了,毛茶价格的疯涨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回望过去,没有哪一个时期像这段时间。可谓是茶农的春天。

而对于普洱古树茶,其实早在2009年就有人把眼光盯在了上面,只是关注的人非常少,受资金、制作工艺、渠道的限制,未能大规模的挖掘出来。自2012年掀起古树普洱热风后,行内人就一直热衷玩古树普洱,在2014年达到了峰值。至此,有部分人士认为2009-2014年是"玩古树普洱茶的时代",是其拉动了行业的发展。这样的观点在如今看来过于片面。因为普洱茶从2009年的全面复苏是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古树普洱茶的结果,且各大知名品牌并没有像雨林那样专做古树茶,同样也发展得很好,以此同时"自有品牌"在电商的驱动下也开始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待续)

作者:水方子/中国普洱茶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普洱茶神奇的陈韵是不带霉味的。

有刚入门的茶友说,你们普洱茶传说中的陈香,不就是霉味嘛,对此,我们表示很无语。

看《云南普洱茶》书本里介绍说:

普洱茶的“陈韵”是以汤亮、醇和、温润、香高、甘甜、纯正称奇。任何肉眼可见的发霉茶,嗅觉可闻到的刺鼻茶,品茶中喉、舌、口感觉到的叮、刺、挂、锁喉茶,从健康、保健角度和食品卫生要求来看都是不好的。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茶,明明是我国的国饮,但全世界茶叶人均消耗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居然不是中国,这和我国喝茶繁琐的品饮程序有关。很多普洱茶商家意识到了这一点,茶叶简便的包装和简单的冲泡方式正在兴起,比如普洱茶包。但茶包泡出的茶还是中国茶吗?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现象:包装越来越简便

“很方便啊,我不懂复杂的茶艺,冲水进去就好了,能在繁忙的办公室喝一杯普洱茶,我很知足。”市民张菲是我市一金融企业的白领,快节奏的工作,在办公室用功夫茶具冲泡一杯茶简直不太可能。普洱茶包成为她的首选。

事实上,近几年,很多茶商看准快速消费这块市场,推出了包装简便品饮简单的产品。如今,不用专门去茶叶店,在佛山的超市随便都可以买到大益普洱茶包了。

其实,早在2012年11月,大益就推出了包括“经典普洱”、“特选普洱”和“花草普洱”三大系列的普洱茶包产品,不仅包括生普、熟普,添加玫瑰、菊花的调味普洱,还推出了产地、年份的普洱茶包,如“特选巴达普洱生茶”、“特选六年生普”等。

生产普洱茶包的茶企并不在少数。中吉号也是生产普洱茶饼的企业,去年11月也推出了包括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红茶在内的三款茶包。而永年推出的普克包装,将普洱原叶压制成小块装进茶包的包装,也获得了消费市场的欢迎。

此外,巧克力锡纸包装、小饼单泡包装的普洱茶叶越来越多。这些茶所有的共同点就是:方便。不需要整套的茶具,一个普通的杯子,冲水进去就可以了。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支持:未来有巨大销售空间

“做茶包的初衷就是方便品饮。”中吉茶叶的董事长杨世华接受佛山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普洱茶包开发时就定位是针对中高端商务领域的办公室用茶,方便品饮。而为了尽量保持普洱茶的风味,在制作茶包时用的是和做饼茶同样的原理,不过装入三角茶包时,为了让普洱茶更好地浸出味道,毛茶切过,条索没有那么大。而每袋2.5g的分量也方便掌握。一盒15袋,一盒40多元的价格也是大众可以接受的。事实上,从去年到现在,该公司销售的普洱茶包已经有一万多盒,市场前景广阔。

“普洱茶很健康,我很想学喝茶,可仅茶壶、公道杯、品杯、茶夹、茶盘等一套复杂的基本工具,已让我望而却步。”张玉婷听说喝普洱茶可以减肥,但了解了功夫茶的复杂程序后最后选择了普洱茶包。“不需要技巧,很方便。”

“我喝过大益袋泡普洱生茶,回甘挺明显,小小惊艳了一下,简直改变了我对茶包是低端茶代表的看法。”南海茶客潘烽喝普洱茶5年,他说,在传统观念里,会觉得茶包是末茶,是下脚料和低端茶品的代表。但自从喝了茶包,他出差都带茶包,不带复杂的茶具了。不过,他始终坚持,有空时还是要喝功夫茶。

反对:茶文化欠缺太多

“方便是方便,但中国茶不仅是品饮味道,茶文化也是很大一部分,茶包在茶文化上欠缺了很多。”广东省茶促会理事、佛山茶促会监事长汪跃华说,在茶文化里,一泡好茶三五知己分享,好的器具共同欣赏,不同心情冲泡同一款茶会是不同味道等,这些都是茶文化的一部分。甚至以茶修心、禅茶一味,有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引入茶包这种西方文化,虽简便,但将东方茶文化的内涵损失了大半。此外,他还说,根据自己的了解,一个玉米淀粉做的三角茶包虽然比较高大上,但成本在3角钱左右,这无疑增加了茶叶的成本。“相比饼茶和茶砖,还是贵了许多。”他说,其实茶包这种方式,也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以前也试过很多次了,茶客接受程度终究有限。

“水浸那么久,茶味那么浓,味道全变了。我还是喜欢功夫茶。”茶商赵辉做茶生意十几年,接触茶包比较早,外出他宁愿带上麻烦的功夫茶具,也不愿意带茶包。

根据有关数据,目前国内袋泡茶的消费量占国内茶叶的消费总量不到5%,而欧洲各国的袋泡茶消费量普遍占其茶叶消费总量的80%以上,美国、法国甚至达到98%,袋泡茶在我国还远没有被广泛推广。

中立:不同渠道不同文化

“茶包和饼茶是针对不同消费领域的,其实不冲突,这也是两种不同的茶文化。”永年普洱茶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茶包针对快消领域,主要是一些刚喝茶的年轻人。现在年轻人喝碳酸饮料太多,做成茶包,是将其当成时尚健康的饮料来推广;而茶饼这些则针对老茶客,除了品饮还能收藏,代表着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她还拿咖啡举例,速溶咖啡、和连锁咖啡店的模式将咖啡文化推广到了全世界。虽然也有很多咖啡客坚持手磨豆、现煮咖啡,认为那才是正宗的咖啡,但并不影响速溶咖啡在全世界的地位。茶其实也是一样的。“茶包就像速溶咖啡,这种标准化的味道和方式能让茶文化推广,如果有更高的品饮要求,那就自己泡功夫茶咯。”

作者:王晓丹

来源:佛山日报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按照主流的说法,现代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是由绿茶白茶的制法演变而来。正山小种红茶,被称为红茶鼻祖,原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工夫红茶。

武夷山的茶农从白茶晒制的实践,而认识到制红茶的日光萎凋;由绿茶揉捻后来不及干燥变红的实践,而认识到制红茶渥红的技术措施,开始发明小种红茶制法。

如果说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起源的活见证,那么“太和甜茶”无疑就是“云南传统红茶”起源的活见证,堪称最古老的“云南传统红茶”。如今提出的晒红茶类体系,就是通过对“太和甜茶”进行多年挖掘与整理而来的。

据太和甜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段苹、李琨介绍,云南镇沅县振太镇,过去被称为太和。其跟南诏与大理国有着不解的渊源,洱海边的太和城曾经为南诏国的都城,而点苍山更是闻名遐迩,而振太镇也称为太和,其境内也有一座“苍山”,叫宝仓山。根据老人流传下来的说法是,振太段姓、陶姓等家族原来居住在大理,为大理国皇亲国戚,大理国被蒙古攻灭后就逃到振太避难,成为大理国遗民,将居住地称为太和,寄寓不忘故国旧土之意。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我们从云南的茶山地理及云茶发展史来看,振太位于的是著名的“景景镇”茶区。就普洱市而言,景东、景谷与镇沅三县连在一起,拥有面积达数万亩的古茶区,而穿境而过的无量山与哀牢山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区之一,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王树就位于这里;这里为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府故地,云南茶叶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茶出银生”的发祥地。

茶文化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路径,只有社会经济的繁荣才能带动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是所谓的“盛世兴茶”。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与最早利用茶叶的地方,但就种茶、制茶技艺与茶文化而言远远落后于四川与江南,以致于唐代的《蛮书》将云南茶说成“散收,无采造法”,云南茶事太落后,也不值得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收录。“茶出银生”,说的是云南茶叶文明的草创时期,而随着明清两朝中原文化大规模进入云南,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通过大规模改土归流政策,汉人得以深入蛮荒之地,提高当地的种茶、制茶水平,并进行大规模的茶叶商品贸易,终于在雍正、乾隆年间催生了名震京师的“普洱茶时代”——“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普洱茶在明清的崛起,表明云南茶叶通过与中原的先进文化大融合,进入了云南茶文化的成熟期。

透视云南茶文化千年传播路径,其无疑长期是一路向南的,即从北部先进的洱海、昆明乃至中原地区向南传播。“孔明兴茶”的民间传说,其实反映的是诸葛亮大规模深入治理南中,中原文化深入云南腹地,巴蜀先进的茶文化第一次跟云南原始茶文化接轨的事实。到了清朝,普洱府的普洱茶兴起来以后,其作为一种成熟的茶文化,又向北进行传播,明代成化年间传到勐库,西双版纳的茶籽在冰岛落户,可谓其先声。而“景景镇”地区就充当了,茶文化“先是一路向南,然后再向北反哺”的中转角色。

在唐宋时期,云南文化的重心在洱海地区,而南诏与大理国文化南进的基地之一,就在于银生府的“景景镇”地区,通过“景景镇”传向南边更为荒蛮的宁洱、思茅与版纳,乃至老挝、缅甸与泰国。到了元朝,云南在地方政权割据了数百年之后被纳入了天朝的统治体系,而明代继承了元朝开创的土司制度,而且通过军屯、民屯等大规模移民手段,大量的江南人口迁移到云南,使得云南在明代汉族人口首次超过了少数民族。景东的陶氏傣族土司(土知府),是明朝统治滇西南最倚重的力量,其也是汉化最深的土司之一。如今,景东、镇沅、景谷的古茶产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景东陶府管辖。

正是在明代,景景镇地区在陶府的统治下完成了南诏文化、中原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大融合,并向南渗透,深入影响思普地区(以宁洱、思茅、版纳为核心地区),还通过景东土司与勐缅土司(今临沧市临翔区一带)联姻,而渡过澜沧江影响相对落后的临沧地区。在某种程度上,从“茶出银生”开始,“景景镇”地区在上千年时间充当了茶文化传播的枢纽之地。

到了清末、民国,云南茶文化大规模北上,景谷茶区、双江茶区与凤庆等新兴茶区被开辟出来,与传统的古六大茶山遥相呼应。而近现代的景谷茶区,严格来说,应该是“景景镇”茶区,因为景谷、镇沅、景东许多原料都拉到小景谷进行集中交易,被茶商收购,加工成紧茶边销西藏,或者加工成沱茶,销往昆明与重庆。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通过考察云南茶叶文明的传播历史与路线,我们可以看到“太和甜茶”的出现,绝非偶然。振太镇位于景景镇的核心地区,乃交通枢纽,是普洱市著名的侨乡与茶马古镇,从宁洱出发,穿过景谷,然后来到振太,再北上景东、南涧,再经巍山、大理到西藏;振太到景东从南涧经弥渡、祥云到昆明;振太到小景谷、景谷、普洱府;从振太到澜沧江上的嘎里渡口过江到昔归,达临沧;还有一条从振太、恩乐翻越哀牢山达新平、玉溪、昆明,一条条辐射四方的茶马古道就经过这里,这里成为澜沧江东岸,无量山以西广大地区的交通枢纽。南诏文化、傣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汇集,汉族、傣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苦聪支系)等种茶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茶马古道驮来发达的商旅文化,各种不同的制茶工艺在这里并存并相互影响,从而催生了景景镇地区独特的藤条茶文化——“云茶传统采养模式”以及“云南传统红茶”的活见证——太和甜茶。

据段苹、李琨介绍,其先祖从大理来到振太避难之后,向当地原住民——彝族等少数民族学习种茶技艺,并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太和甜茶”这种地方独特工艺。其无疑反映的是,多种文化的大融合,互相影响,最终诞生了“太和甜茶”这朵云南制茶史上的奇葩。

李琨介绍说:“大理国破后,其后裔南迁与原住民彝族、傣族、拉祜族结盟,使元军突破澜沧江而未能翻越无量山,攻入太和镇。在长期抗争过程中,为赢得信任取得支持巩固联盟,主动与原住民交往通婚,进行了广泛的民族大融合;太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

无量山的海拔1700——2600米,山里湿度大、气温低、海拔高,粮食种植生产落后,屯兵补给不便,经常采摘野菜野果度日。许多屯兵、逃难的外来人来此定居,时间长了怕寒怕冷、气胀、便秘、全身乏力等严重影响健康。但原住民却生活得很好,渐渐发现他们不但家家种茶、户户制茶,而且做菜用茶、娱乐用茶、祭祖用茶、敬神用茶,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一切都要用茶。茶不仅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茶也同牲口、田地、山林、房屋一样成为是财富的象征。这些从大理和中原迁来的移民也渐渐学会种茶,同时,还改进了制茶工艺。

原住民的茶确实有效,驱严寒、促消化、提精神、解疲劳。但此茶太苦涩、味太酽,不习惯饮用,妇女儿童就更不适饮用。经交流学习借鉴,制出了弃苦涩、香甜爽,耐储存适宜更多人饮用的茶。

采用当地茶鲜通过长时间摊晾、搓揉、装捂(发酵)、日晒干,通过缸存、箱存、袋存。不久太和一带这种茶得到推广,家家制、人人用,大家对如何制出香甜滑的茶形成一套工艺,其中陶氏、李氏、段氏、罗氏、刀氏等几大家族生产的品质更佳。因此茶产于太和,出于太和,盛于太和而被称为太和甜茶。只可惜后来这种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制茶的工艺也频临失传。”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太和甜茶”研制出来以后,因为能降苦涩,具有香甜滑之口感特色,而深受市场欢迎,也就以镇沅太和一带为中心沿着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产茶区广为传播,云南许多茶山的茶农通过学习会做类似“太和甜茶”的茶,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云南传统红茶”这一特殊的品类。

“云南传统红茶”虽然诞生至今已有百年以上,但一直在民间默默流传,不入云南茶界主流的法眼。我们考察云南茶叶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清末民国、计划经济年代、八九十年代、2003年至今的普洱茶复兴期,在每一个阶段都盛行某种主流价值观,而将一些跟正统理念不符的制茶方法归为做假,或者是投机取巧之举,在许多掌握话语权的正统人士眼里,往往将之归为旁门左道,更遑论为之彰显价值与大力推介。这一百多年来,也就是正统的普洱茶、红茶与绿茶三驾马车挂帅的时期,而“云南传统红茶”作为一种介于红茶与普洱茶之间的茶,挑战了六大基本茶类经典体系,被许多专业人士归为市场急功近利的产物,是茶农与商家追求短期利益的怪胎。

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云南茶叶以红茶挂帅,普洱茶与绿茶作为补充,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一切按计划指令安排生产。当时,红茶采用的是滇红标准,而晒青与普洱茶的制作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当一切纳入计划之时,计划外的就是投机倒把,这就给包括“云南传统红茶”在内的一些非主流制茶方法带来了灭顶之灾,其面临着湮没不传的危险。李琨、段苹夫妇在90 年代末期决定复兴家乡的“太和甜茶”之时,竟然发现当地已经有几十年没做“太和甜茶”了(即便有做的也是秘密制作,不向外传),没有人能详细完整地描述这一传统工艺,大都只能提供一点蛛丝马迹的线索。他们通过为期数年的田野调查、查找文献、比较甄别、反复试制,到了2003年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复制出的茶也得到了家人的肯定,老人们都说又尝到久违的味道,并于 2004年系统的发掘整理出“太和甜茶”制作工艺。

此后,李琨、段苹对之进行大力推广,在民间的反响越来越大,于2010年的镇沅县庆活动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就此深入考察,组织上报,2013年太和甜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普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和甜茶”也由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太和甜茶”虽然是云南最古老的红茶,也是“云南传统红茶”的一个代表与活见证,但其地域性太强,顾名思义,给人印象就是流传于镇沅县太和一带的一种传统红茶制作工艺,要将“云南传统红茶”这种产业做大,必须跳出“太和甜茶”,做更大的文章,这时“普洱晒红”就登场唱主角了。这就是“云南传统红茶”在当代的崛起之路:从“太和甜茶”到“普洱晒红”。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晒红是以“太和甜茶”为蓝本构建的一套茶类体系。而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力推广的“总导演”,就是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忠华。

包忠华意识到“云南传统红茶”潜在的巨大价值,缘起于2013年10月的一晚。两人刚刚认识,到了李琨茶店喝茶时无意中喝到一款李琨2004年生产的晒红,吸引了善于捕获信息、商机的包忠华的关注。作为时任普洱市茶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的他,一直致力于普洱市茶产业的整合推广,敏锐地认识到“太和甜茶”是一种区别于滇红与普洱茶的“云南传统红茶”,其兼具滇红与普洱茶的优点,又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可以将之提升到新型茶类的角度,进行深入开发与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普洱市茶产业的一个新亮点。2014年,其接受记者杜鹃采访,发表了《普洱晒红:一个茶界的新概念》,这是“普洱晒红”这一全新的品类在茶界的首次正式与系统性的亮相,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

2015年1月,包忠华出任肩负引领普洱市茶产业升级使命的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董事长,其为晒红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天下普洱茶国”将晒红定为公司最核心的产品之一,建立高规格的晒红生产线,开发系列产品,并在普洱市范围内输出晒红制作标准,引导合作的初制所与茶农合作社做晒红,并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大力推介,构建专业营销渠道进行销售。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版纳有普洱,临沧有滇红,普洱市虽然是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与乌龙茶的宝地,但缺乏普洱与临沧那样名震天下的茶名片,包忠华深入考察了普洱市的茶资源,提出了“普洱晒红”的全新概念,即以云南大叶种茶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晒工艺而成“普洱晒红”原料,再加工成型为普洱晒红产品。将以“普洱晒红,天下共品”的名义塑造“晒红”这张全新名片,带动普洱市晒红产业的蓬勃发展。

传统红茶最后一道工序是高温烘干的,而晒红采用普洱茶的阳光自然干燥,这样一来晒红就兼具了红茶与普洱茶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红茶24个月保质期的限制,是一种能够长期存放,越陈越香的茶。事实上,普洱市民间长期在生产“晒干的红茶”,只是缺乏理论体系的总结、生产标准的制订与大规模宣传推广而已。今后,在“天下普洱茶国”的引导下,晒红将上升到茶行业的全新品类之高度。众所周知一个深接地气的品类之出现,会开辟行业的全新蓝海,将为深陷同质化竞争的行业从业者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大家共同将晒红做成大产业,让天下人都来共品晒红。

“天下普洱茶国”将牵头为晒红制订企业与行业标准,申请地理标志,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云南最古老的晒红——“太和甜茶”传承人李琨,已被聘为公司晒红研发与生产总顾问。2015年,将举办权威的晒红学术研讨会与新闻发布会,并在国内至少十余个城市举办推介活动,参加几个有影响力的境外推介活动。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相信许多人对2007年普洱茶经历的那场“暴涨暴跌”依旧记忆犹新。那一年,确实是疯狂的一年,“炒茶”一度齐名于“炒股”,甚至凌驾其上,一时间,大量资金投入普洱茶的炒作中,厂家商家甚至消费者,都在囤积普洱。一斤价值几百元的普洱茶,凭空被炒到几万元,人们甚至用“一克普洱一克金”来形容普洱茶的昂贵。然而好景不长,普洱茶市场最终“崩盘”,普洱茶一夜间被打回原形。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赚了钱,但大部分人亏了钱,甚至有的血本无归……

兴起 普洱茶渐受欢迎

“姑父栾方勇十几岁就跟着父辈做茶业生意,最早从香港接触到普洱茶,了解到普洱茶的功效,认为比较有潜力,1996年,他到云南做起了普洱茶生意。”西双版纳栾氏茶业青岛经销商张莉说,刚开始卖普洱茶的时候,由于市场的认知度不高,在济南开的专卖店常常半个月都不开张,便宜的普洱茶只有十几元一斤,是典型的平民茶,市场需求量也很小。

正因普洱茶长期沉默,2000年之前,产量很少,上了年份的老茶饼更是奇货可居。张莉介绍,以千年古茶树制成的普洱茶饼保存得当的话确实“越陈越香”,受港台地区的带动以及后来加入进来的福建、广东茶商的推波助澜,普洱茶市场在2003年后逐步繁荣。“增值幅度每年20%至30%左右,这是符合普洱茶价值成长规律的。”张莉说,到了2005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好多人都听说普洱茶有暖胃的功效,就跑到店里来尝一尝、试一试,开始喝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暴涨 普洱茶贵比金价

回忆起2006年、2007年普洱茶过山车似的疯狂涨跌,张莉仍唏嘘不已,“不仅是茶商疯狂,整个市场都已经疯狂了,就连思茅市也改名为‘普洱市’。”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市的炒作开始变味,新加入的散户越来越多。”青岛恒生德茶场的宋占波说,经过此前一系列的“概念炒作”,白领以饮普洱茶来展现自己的时髦,并不懂茶的文化人以饮普洱茶表明自己的内涵,商人送礼以送普洱茶为档次,甚至机关内的司机也要学着一把手端起一把紫砂壶品普洱茶。有这么多的市场利好因素支撑,加之普洱茶“越存越有价值”之说,大量连“生茶与熟茶”、“晒青与炒青”都分不清,甚至认为 “霉味就是陈味”的散户在2007初涌进普洱茶市,而拥有130多家业户的青岛茶叶市场也进入了家家户户卖普洱的时代。

“当时,每天都能接到厂家发来的传真,普洱茶一天一个价,说实话,我已经看不清市场了,就连茶农也开始炒鲜叶,最便宜的普洱茶也翻了5番,变成五六十元钱一斤。”张莉说,那一年,她店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

2007年初,最贵的一饼普洱茶在青岛卖了8.7万元的高价,折合每克240多元,远超当时的黄金价格。

暴跌 回归百姓市场

“一夜之间,普洱茶从天价跌落到2005年的水平,2008年,2009年是许多普洱茶茶商最苦涩的日子,大量的囤货被套牢,越便宜越没要的,这就是市场追涨杀跌的法则。我们的年销售额也下滑到三四十万元。”张莉说,炒普洱茶的人确实有一夜暴富的,投入10万赚了百万,但更多的是先赚后赔,或是直接被套牢,被压得翻不过身来。

“其实,普洱茶的爆炒对我们经营者的伤害是最大的,人们对普洱茶有了很大的误解。”张莉说,经过两年多的沉淀,现在的老百姓才重新开始了解普洱茶,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喝普洱茶。

主营崂山绿茶的宋占波说,普洱茶就是一种大众饮料而已,只要消费者回归理性,爆炒之后的价格回归是逃不掉的宿命。

业内说法 恶炒导致恶劣口碑

“普洱茶的天价违背了价值规律,炒作大于普洱茶本身的价值,所以普洱茶的价格才会这么快地下跌。”青岛茶叶市场总经理、李沧区茶叶商会会长翁兴登说。

翁兴登说,炒作过后的普洱茶在消费者中间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资本倾销方式的恶劣造成了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不信任。普洱茶产业遭受重创,多年来在低谷中徘徊。

其实,普洱茶作为传统的茶饮料原本就是一个保健性能较好的边销茶、平民茶,因此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消费者都应该理性地看待。翁兴登认为,只有为普洱茶找到真正的消费者,才能推动这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爆炒风波过后,凭借普洱茶独特的口味和大众化的价位,今后只要不乱炒,已经在中国茶叶品牌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普洱茶必然会进入更多百姓家。

最新动态 产地再现炒作苗头

2007年对于普洱茶的恶意炒作让普洱茶的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最终导致泡沫破裂并让这个行业一蹶不振,低迷长达3年之久,严重损害了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些跟风炒作的投资者往往会承担市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大量资金被套牢,自己蒙受巨大损失。如今,大量来自广东、福建、河南、山东、黑龙江等地的茶商前往云南普洱茶产地收购古树茶,又呈现出游资炒作的苗头,希望广大投资者要谨慎入市,切莫成为新一轮价格泡沫的牺牲者。

人物对话

记者:为什么要去炒普洱茶?李强:所谓 “无利不起早”,在商言商,当时目的很明确,就是投机挣钱,想趁着普洱茶火的时候捞上一把。记者:现在回头看,后悔炒普洱茶的经历吗?李强:不后悔,从中学到了很多,这就像炒股一样,大家都想高抛低吸,但这个火候很难把握,现在再看其他的资本炒作,就觉着像小儿科,看透了。

砸在手里近百万茶商却说很幸运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4月9日傍晚,南方茶商李强(化名)在自己经营的茶楼里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炒普洱茶的经历。

今年37岁的李强从小跟着父亲来到青岛经商,之前也涉猎过不少行业,如服装、建材等,2001年年底,开始经营自己的茶行,那时他主营崂山绿茶,生意做得也顺风顺水。2005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突然开始火了起来,经常会有顾客到李强的店里询问 “有没有普洱茶卖”。时间长了,李强就寻思着自己的茶行里也该进点普洱茶卖,“那个时候,全民都在谈论普洱茶,卖茶叶的店铺里要是没有普洱茶都叫人笑话。”

倒手就能翻番

2006年初,李强来到普洱茶的产地云南去拿货,然而这里的疯狂景象让他傻了眼。“普洱茶供不应求,几乎市场上有多少就被人买走多少。各地的经销商一窝蜂地涌进云南,带着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资金的炒家比比皆是。

“在云南几个大茶厂,连夜排队等着提货的车队排出了十几公里,我通过朋友介绍,才从一级经销商那进了20万元的普洱茶,想从厂家直接拿货,没有一两百万元的保证金,根本不可能。”李强说,大家都是直接成箱地把普洱茶搬上车,根本没人去检查品质如何。在手里囤了两个月后,他以55万元的价格出售,净赚35万元。

“当时买我茶的人肯定也是炒家,茶叶都是按吨走量,谁没事会买上一吨茶放家里喝啊。”李强说,尝到甜头的他再次前往云南,又进了一批普洱茶,刚运回青岛即以翻番的价格出手。

从天堂跌落地狱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李强又联系了几个圈内的朋友,凑了300万元的资金再次到云南进货。然而,天堂与地狱总是一步之遥,普洱茶的暴跌毫无预兆,给众多炒家当头一棒。“许多人发了疯似地筹集资金追涨,囤积了大量货源,却一下子跌入深渊”。李强说,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还没弄清怎回事,第三天刚睡醒就成了9500元了。

至今他还能记得普洱茶价格跌落时的情景,墙倒众人推,好茶平着往外卖也没人要了,价格从几千元一饼跌落到几百元、几十元。“很多人都蒙了,可以说是成也普洱,败也普洱,砸在我手里的普洱差不多近百万吧,不光将前两次赚的钱赔了进去,还赔进去了平时进货的流动资金。”李强说,那时的他心里全是苦涩,只能拿赔得比他更多的人来安慰自己、麻痹自己。“别人都赔了1000万,2000万,我赔这点算什么,有人要自杀的,有人闹离婚的,我已经很幸运了。”李强叹气说。

作者:佚名

来源:青岛早报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古树纯料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种,与近几年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般意义上的古树指的是100年以上的古茶树,当然在一些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非300年以上者均不得冠以"古树"之名。但就我个人的品饮体验而言,百年之树与台地,相对于百年之树与三百年之树的差别,可谓五岳与丘陵之别。百年之树与台地间的差别属于本质,而百年之树与三百年间的差别则属于程度,因此可以宽容地把古树的底线放在"百年"的时间点上。

至于纯料,我的粗略理解则是"天、地、时"合而为一:即在相同天候、相同土壤条件下的同一区域(山头)内,在同一个季节采摘的古树茶。

古树纯料普洱茶的8种形式总结:

第一种纯料,不同山头的古树茶。

第二种纯料,同一个山头或者是同一个寨子里的古树茶,不分茶树年纪不分批次。

第三种纯料,同一片茶园的古树茶,不分批次,不分茶树年纪大小。

第四种纯料,同一片茶园的古树茶,分批次,不分茶树年纪。

第五种纯料,同一片茶园的古树茶,分茶树年纪,不分批次。

第六种纯料,同一片茶园里的古树茶,分茶树年纪,分批次。

第七种纯料,单株。

第八种纯料,茶树王茶。

古树纯料,一个近年来抛出的绣球,一不小心砸得茶市人仰马翻、鸡飞狗跳。"野生"、"古树"、"原生态"、"传承"、"历史"等字眼被茶商们反复念叨着,短短几年,古树纯料的价格就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茶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以下是2015年我国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茶叶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

一、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类选择多元化。消费者不再单纯地购买一种茶类,而倾向于多样化的尝试。

二、消费者对于茶叶购买动机多元化。随着茶叶发展的不断高级化、品牌化,消费者购买茶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品饮,还有赠送于人作为礼物的功用。而平时作为接人待客的一种佳品,也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品位,营造一种高雅的氛围,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茶叶的动机之一。另外,对于那些拥有极高资本的藏茶家来说,藏茶自然是他们购进的首选。

三、而消费者对于茶食品、保健茶等茶叶相关消费需求也在多元化延伸。随着茶行业的不断发展,衍生出来的相关产品也在发展。而一些比较养生的、有利于健康的茶食品、保健茶也随之成为人们热衷消费的对象。随着这种趋势,也会反过来带动茶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茶叶消费者认知逐渐改变

现代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对于茶叶的消费,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饮用需求了。

从“物质”到“精神”的消费变化逐渐明显,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品牌。相对应地,散装的、无品牌的茶叶市场份额正逐步缩小,消费者对茶叶从地域、品类的认识在逐渐过渡到对品牌的认识,更加注重包装档次、服务、店面风格、品牌管理等方面。这也促使茶行业不断进行新一轮的更新换代,经过一番番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从而筛选出更适合未来市场的经营者。

消费者结构升级

无论哪一个行业,都是要看其社会发展的大形势。大势兴则事业兴。中国茶产业的衰荣在于未来的消费者市场,茶业消费的升级换代也不可避免。未来中国茶产业不再是以“温饱型”消费为主的市场,而是转向“小康享受型”消费为主。而这,也意味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消费潜力!茶消费发展至今,其地位不断升级,从小农型经济逐渐向高层消费发展,这种行业品位的不断提升,必将成就更为广大的市场!

来源:中国报告大厅

任何事物好像越发展越复杂,而且都是边缘科学的结果。假如普洱茶是个萝卜,我们偏要找个坑给它放下去的话,这得新挖。

1979年,陈椽教授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制茶方法与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依每种茶类在制法中内质变化,黄烷醇类氧化程度、快慢、先后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泽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分类法,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从此,中国茶叶分类进入了系统化。而云南的茶叶在那时候如下图分为:(绿茶)滇青、(红茶)滇红、(黑茶)普洱茶。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当时,普洱茶还没有标准,随着茶叶的发展,茶叶分类在这六个基本分类上有了一个“再加工茶类”。如图: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而在普洱茶实际生产中,形状是有饼、砖、沱茶的。那么把普洱茶分到再加工茶类是不是可以呢?

2003年,普洱茶第一个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03-2003普洱茶》出台,没有分普洱茶生茶和熟茶。2004年,普洱茶行业标准《NY/T779-2004普洱茶》出台,没有分普洱茶生茶和熟茶。2006年,云南省地方标《DB53/103-2006普洱茶》出台,开始把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从此普洱茶这个萝卜想插回拔出来的坑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去年,茶叶分类国家标准《GB/T30766-2014》正式出台实施。分类原则为: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综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如图: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而云南黑茶的意思是云南地区的鲜叶经过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黑茶的意思则是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现在,我们把普洱茶当作是一个萝卜,把茶叶的分类当作是坑。那么要普洱茶要插几个坑呢?绿茶中的晒青绿茶也合适吧?黑茶中的云南黑茶也合适吧?再加工茶中的紧压茶也合适吧?袋泡茶也合适吧?

至此,你还会再争论普洱茶应不应该化在黑茶里面吗?在当一切都明白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回过头想想,我们争论这个的意义在哪里?毕竟分在绿茶下还是分在黑茶下,更甚者分在红茶、乌龙茶、黄茶下。对于普洱茶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普洱茶没有意识。对于喝普洱茶的人来说更是没有意义,只要茶好喝管它属于什么茶

假如普洱茶就是个萝卜,既然都拔出了坑,又何必要插回去呢?还是想想怎么处理萝卜吧。而此文的目的是在于让你了解这个萝卜如何被拔出坑的。

作者:杨尘埃2015/中国普洱茶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中国普洱批发网讯:29日下午,安徽华夏茶书院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暨台湾学者赖一诚先生讲学活动在华夏茶博城隆重举办。

华夏茶书院院长程龙伟、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丁以寿教授、台湾知名学者赖一诚和南翔茶博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强华等人出席了发布会。

程龙伟院长表示,安徽华夏茶书院致力于茶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复兴,它将成为华夏茶博城和乃至安徽省的高端传统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

会后,台湾知名学者赖一诚先生举行了《黄帝内经与茶道养生》的专题讲座。他从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的角度详细剖析了茶叶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并对饮茶知识做了具体剖析。

据介绍,安徽华夏茶书院以茶为媒,涉及传统和香、古琴、插花、书画、华服等传统艺道,着力构建以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平台。茶书院下设且庐茶文化工作室、德充符香文化馆、六清琴馆、隐见花艺中心、慎堂书画馆、冲虚霓裳华服馆等机构。茶书院将通过开设各类传统艺道课程、公益国学大讲堂,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来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普洱网

对神农,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误解成“神农就是炎帝”。这是不对的。神农只是生活在传说时期的第一个阶段——大概距今五千年到一万年还要多的这个时间里。这个时候还是母系氏族社会,是女性当家的时代。这个时期盛行的是采集农业——采集百草,所以才有神农氏尝百草的说法。我们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后,我们的饮用茶叶开始了,我们的农业与医药开始了。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这茶叶就成为了我们的朋友,陪伴我们至少是五千年。它对我们无限好,它的青山绿水,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我们生活环境。这朋友,与我们融会贯通帮助我的身体健康,帮助我们社会和谐。像这个样了不起的朋友,在人类社会中,我们能找到了几个?

它舍生忘死给我们作伴,一路同行,我们就应该向它学习。所以,我们学茶道修茶德,就是要向茶叶学习。向茶叶学习什么东西?学习青山绿水,清净无忧,两袖清风。学习它对人类无私奉献。我们的茶叶,它历经煎炸蒸煮,置生死于不顾,仍然不改变它的本性与忠心,呵护我们的健康。学茶道、习茶德,这是我们学习茶叶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假如每个人都像茶叶那样无私奉献,我们的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我们的人民关系就亲密无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是很难得到的。但是,我们只要学到茶叶的百分之十几二十,那就很了不得了,那就是真正的学习茶道了,我们学习茶叶的牺牲精神,学习忍受忍耐的精神。所以说啊,如果我们都能够这样做的话,向茶叶好好学习,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网络)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现在主流的六大基本茶类体系,是陈椽教授积数十年教学和科研经验,于1979年撰写的《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

理论体系与实际现象,无疑是瓶子与酒的关系,我们的前辈们通过长期不懈的总结,终于貌似将全天下的所有茶叶,通过科学的分类依据装进了六大基本茶类这个瓶子里。但问题是,一切理论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事物随时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也就是思想家斯宾塞说过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当中国茶叶的实际情况从1979年以后,尤其是1984年放开市场以后,已经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制茶实践,一些茶叶的制程借鉴了两种甚至多种基本茶类的制作方法,也就突破了基本茶类的边界进行融合而诞生了“离经叛道”之茶品,比如今年受到市场热捧的“老白茶”,凭借“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之强大宣传攻势,去跟普洱茶这种后发酵茶争抢老茶市场,这跟经典的白茶定义完全是两回事。当旧瓶装不了新酒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对新生事物持包容态度,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打死。

除了“旧瓶装不了新酒”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茶类,比如“云南传统红茶”,其介于红茶与普洱茶之间,很难纳入六大茶类体系,这就是旧瓶也装不了某些老酒之现象。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我们深处茶叶消费大升级的时代,市场概念在不断嬗变之中,而学术理论体系构建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时我们就要大胆抛弃陈说,积极进行创新,引领时代消费潮流。晒红作为一种创新型茶类,在这个概念大嬗变时代将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大家可能会奇怪,晒红作为“云南传统红茶”,怎么又变成创新型茶类了?如果我们将“云南传统红茶”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茶类就好理解了,其诞生之初,工艺主要源自晒青与白茶,后来又借鉴了滇红的某些工艺,在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特性被挖掘出来以后,又借鉴了普洱茶已经成熟的陈放技术。李琨、段苹夫妇在恢复“太和甜茶”工艺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囿于先人的窠臼,而是对之进行了改良,使之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以太和甜茶”为蓝本的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其既是传统茶类,也是创新型茶类。

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给予了晒红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何以故?

众所周知,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多,以苦涩厚重著称,如果采用传统普洱茶(生茶)的制作方法,除了部分高级原料制成的茶以外,新茶不怎么好喝,要摆放几年才能达到上佳的品饮效果。绿茶贵新,普洱茶贵陈,这是云南大叶种茶找到的跟其他茶类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比较优势。但这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越陈越香、越陈越值钱”观念的盛行,导致了市场上的许多茶叶没有得到及时消费,而是囤积起来牟取暴利,这一方面导致了炒作,市场暴涨暴跌,另一方面也给普洱茶行业留下了天量的库存,使得行业出现渠道肠梗阻与茶叶消耗太慢之弊病。2014年普洱茶价冲高回落,市场陷入深度调整之中,行业亟需告别炒作,寻找真正的消费者,开启庞大的大众消费需求。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仅靠传统普洱茶(生茶)很难走得更远,这时红茶、绿茶与熟茶就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厂商寄希望开拓大众消费市场的利器。

绿茶、红茶与熟茶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的工艺都是以“现喝好喝”为旨归的,能在收藏市场之外激活庞大的即饮市场。而晒红作为一种“摆放几个月之后就非常好喝,陈放几年更好喝”的茶,既可以开发即饮市场,又可以布局收藏市场,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且,晒红一方面选料不像绿茶、红茶那么强调等级与嫩度,适合云南采摘粗放的茶园,另一方面其选料不像高端普洱茶那样强调古树纯料,生态茶园与原料价格不太高的二三线古茶山是其原料的主要来源,这样一来,其就能跟绿茶、红茶与普洱茶进行错位竞争,发扬比较优势,而且其原料成本合理,适用于云南大面积的生态茶园,可以开发系列大众化产品,开发大众消费市场。

在某种程度上,晒红跟熟茶极为相似,熟茶走过的路径,晒红可以借鉴。

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熟茶,是传统普洱茶为满足现代市场的需要而诞生的创新工艺,通过泼水增温增湿的手段加快普洱茶陈化速度,以达到尽快品饮的目的。如同晒红一样,熟茶不但可以现喝,开发即饮市场,而且发酵程度较轻的熟茶还拥有后期转化空间,可以长期存储,在一定期限内变得越陈越香,可以开发中期茶与老茶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熟茶采用普通的台地料发酵,被视为价廉物美的大众茶品。从2009年开始,一些茶商尝试用古树原料发酵熟茶,通过为期数年的努力,古树熟茶成为市场最新的热点,高端熟茶引领普洱茶消费新风尚。

晒红可以学习熟茶走过的路径,先从大众市场入手,以生态晒红为主打,古树晒红为补充,等到拥有坚实的消费者基础后,再大力推古树晒红,打造晒红的高端市场。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普洱茶新茶品饮价值不高,除非用好原料,或者摆放几年降苦涩以后,口感才好。晒红针对普洱茶的这一特点,或者弱点,进行差异化研发与营销推广,可算云南最具特色的普洱茶的一个颇具特点的补充与完善,能丰富云茶品类体系,为云南茶叶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包忠华认为晒红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第一、加工方法简单原始,易于掌握,便于大规模推广。

第二、适用于各种粗放式原料,增加鲜叶采摘量,节约采摘人工。

第三、节省燃料,改烘干为晒干,不用砍树,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相对于传统普洱茶,苦涩不显,消费者更易接受。

第五、方法得当,可长期储存。

第六、目前世界茶叶消费红茶占65%左右,用晒红开拓国际市场优势大。

晒红能省工省燃料,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它不太选择原料,对精细度要求不高,粗放型茶园的鲜叶都可以拿来加工,减轻了普洱晒青毛茶的销售压力。

古树茶是一种稀缺资源,深受市场追捧,而云南台地茶的面积要远远大于古树茶园。这些低效益的茶园怎样增加效益?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大力推进生态茶园与有机茶园建设,将台地茶园升级为经济效益高的生态茶园与有机茶园。通过为期数年建设结出硕果,普洱市茶产业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在于绿色生态、有机。普洱市的数十万亩生态茶园,不可能都去拼高端市场,大部分还是需要通过大众市场走量。普洱晒红是一种针对大众市场开发的茶,因其适口性好,消费者接受度高,而深受市场喜爱,而且其原料主要来自生态茶园,普洱市可以通过大力扶持普洱晒红产业,为生态茶园找到全新的卖点,用特色产业的模式充分挖掘普洱市茶产业的生态价值。

当前市场不景气,许多茶叶积压在茶农与原料商手里,这严重挫伤了茶农种茶采茶的积极性,许多茶园因此被抛荒,茶农的收入也严重下降。“在行业处于深度调整之时,往往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质化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走,晒红作为普洱市茶产业的一张全新名片,能起到提振茶叶经济的作用,通过营造市场全新热点,帮助茶农与小微茶企找市场,提高茶农收入,也能让许多没有实力的初制所与企业熬过难关。”包忠华说。

目前,“天下普洱茶国”正在发挥国资委旗下龙头企业的作用,在普洱全市范围内率先竖起了“普洱晒红,天下共品”的大旗,提出了晒红系列产品线规划,计划每年生产几百吨乃至上千吨晒红,推出普洱晒红、太阳红、景迈晒红、老乌山晒红、无量晒红、凤凰晒红、黄龙山晒红等;整合普洱市部分有机茶园,“天下普洱茶国”输出标准,合作企业按标准进行有计划生产,“天下普洱茶国”负责营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走国际化道路。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清明节前后,中国进入新茶上市旺盛期。此时,日本正广泛向海外宣传日本茶,希望扩大出口对抗中国茶。而刚从印度手中夺回茶叶大国桂冠的中国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至今未能打造出一个全球知名茶叶品牌,造成“7万家茶场抵不上一个立顿茶”的局面,让本土茶产业担忧。

据调查,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位居第二的产量,但当今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牌和大型茶叶企业,并不为中国人所拥有。中国的龙井、铁观音等名茶品类不胜枚举,然而中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1至2美元,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业内人士认为,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茶叶缺乏“品牌”。

“有姓无名”难闯天下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铁观音、三杯香……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买茶都会这样提到要买的茶叶,如果问要哪个品牌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消费者往往会很诧异,中国茶叶好像没有什么品牌。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有6.7万家,但只有近千家有注册商标,能称得上品牌的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曾表示,中国产绿茶在国际上只卖2美元一公斤,且大部分是以原茶形式出口,没有自己的品牌。吴锡端介绍说,中国茶叶企业还处在做国内市场阶段。中国价格比较高的传统名茶主要在国内销售,2008年中国产绿茶124万吨,其中只有30万吨出口。

日本、美国、欧洲对中国绿茶也有少量进口,主要为高档绿茶和定制的特种绿茶,利润较高但量很少。日本还针对中国茶叶设立了农药残留的标准。这也造成中国茶遍天下却走不远的局面。

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被称为世界茶叶第一品牌的英国“立顿”茶,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一个品牌就超过中国茶叶的出口总值。立顿红茶2007年的销售量是450万吨,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绿茶销售量总和才500万吨。中国7万家茶场为啥抵不上一个立顿茶?

小茶园造成市场过度分割

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9月15日曾发表文章,题目是“为何外国人能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打败中国茶商?”文章指出,中国茶叶生产面临的挑战与一系列中国其他工业所面临的一样:产品质量问题、国内过度竞争问题、在国外市场价格提不上去和利润微薄问题以及品牌弱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过度市场分割。

问题始于茶园。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都有茶叶种植区,有大约800万茶农从事茶叶种植,但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茶园。把小茶园连成大片茶园的计划受到中国土地法规的制约,因为土地法规只赋予农民耕种权,不能出售土地。结果是,中国茶叶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经济不如中国发达的肯尼亚和印度等国家。在中国最大的茶叶产地和最富裕的浙江省,小型茶园超过100万个,每个占地不到0.2公顷。

对分散在各处的数以百万计的茶园进行质量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茶叶出口商不断因此遇到茶叶质量不符合外国安全标准的麻烦。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仅为平均每公斤2美元,印度茶叶的均价是2.7美元,而受到高度好评的斯里兰卡茶叶均价为3.4美元。

如果中国茶叶质量不能得到普遍提高,中国的出口茶叶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到好价钱,而这首先需要进行茶园和茶叶加工企业兼并。在国内,数以千计的茶商和品牌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细碎,利润微薄。

中国茶叶行业面临着与中国其它许多行业相同的挑战:产品质量问题;国内市场过度竞争;海外售价太低、利润微薄;品牌塑造水平不高。

特殊茶叶不能带来国际知名度

在中国高度分散的零售市场,还没有哪个本土品牌能取代立顿的地位。相反,出售有机茶的高端生产商正试图在国内外开拓利润丰厚的利基市场。

以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在该省白云山种植的茶叶为例。白云山气候温暖潮湿,有深厚的红棕色土壤,是种植高品质茶叶的理想之地。新茶在春天被摘下来后,有一批会运往日本,贴上海东兄弟(KaitoBrothers)的标签,作为高级有机茶出售;另一批将包装成获奖的“冠云”品牌,在国内市场销售,两小袋10克装茶叶就能卖出100美元的高价。

富有的日本和中国饮茶者很乐意掏数百美元购买春天采摘的顶级茶叶,就像西方的爱酒人士会一掷千金购买一瓶上等红酒一样。但特制茶不会给中国带来它所渴望的国际品牌认知度。要想获得国际认知,中国必须进行广泛的行业整合和更加老练的市场营销。

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茶业生产商,但中国的现代茶业才刚刚起步。本土茶叶公司要实现规模经济、获得挖掘出产品全部价值所必需的品牌塑造技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中奢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古云有云“七月流火”,常有人用“七月流火”形容酷暑难当,殊不知这种望文生义之举是错误的。“七月流火”实则是指七月“火星”西移,天气逐渐转凉。而普洱茶市场在这个七月也延续了一整年的“转凉”之势。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茶企们的热度并未减退,从新品上市的频率,营销策略的转变,各地茶博会的盛况还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营销活动,这个七月普洱茶市场并不冷。

原料价格持续走低,名山茶老曼峨成新宠

七月,已经是夏茶雨水茶大量出产的季节,而今年茶山上冷清了许多,仅有少数几家茶企有动作,中高端茶每千克近百元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了接近4成,目前仅有少数茶企和一些私人老板有少量收购;相比起来低端茶30-50元左右的价格,跌幅就没有那么明显,这部分茶厂家通常收来用以发酵,以大益为主部分企业仍有收购,但较去年相比收购量还是有所减少。从今年年开春以来,原料价格就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往年比较热门的名山名寨茶今年都大量囤积难以出手,许多原料商家已经急于寻找买家。老曼峨茶区的原料成为今年名山茶中最受欢迎的一支,但粗略估计依然有近10吨的干茶囤茶量,与去年相比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高端”产品受冷落,高性价比成为第一关键词

七月份普洱茶市场整体行情继续走低,以大益三款新品为例陈韵青饼,陈香雅韵熟饼两款产品都价格略有下降,广东和海南省两省大益茶经销商的定制产品古韵传芳价格波动较大,从4300到3800左右,普洱茶行情全线有所回落。高端普洱茶以雨林为例,开始尝试更多更亲民的推广方式,新品泛海凌山以及快哉两款产品天猫上品鉴装15元包邮推广,扣除原料、包装、人工、推广等成本,基本没有利润。整体上来看上高端普洱茶品牌的高端系列产品在市场上都多少受到些冷落,这些企业想要在这样的“寒冬期”破冰而出,只有将目标锁定真正的普洱茶消耗群体,品质上保证“精品”、价格上更加“亲民”,充分利用好自己品牌多年建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出符合当前消费市场的高性价比产品才能有所转机。

熟茶热度持续高涨,各品牌产品更加多元化

熟茶无疑是今年普洱茶行业的年度关键词,从年初就开始发酵的一场熟茶热潮持续到七月依旧没有减退的态势。大益这个月上市了陈香雅韵熟饼、陈韵青饼和一款经销商联合定制茶古韵传芳,其中古韵传芳作为一款备受投资市场期待的茶在未上市之前就已名声在外,大家都期待着这款定制茶能延续201布朗孔雀的传奇,虽然市场的反馈并不尽如人愿,但大益此举也是对市场的一种试探,一种激励,是作为行业龙头的一种担当。下关本月上市了金榜甲沱和饼之韵两款新品,结合七月毕业升学季这一热点而推出的金榜甲沱,这一产品思路也是另一种创新。中茶本月上市的三款新品方圆、茶书、圆梦各具特色,方圆为1000g大饼而茶书、圆梦更是在包装设计上别出心裁,一款做成了明信片形式在茶饼上印有诗句,另一款则是月饼+茶独特组合突出中秋主题,多元化的产品设计也是另一个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不错选择。老同志主打古树熟茶,在七月推出了第5代金砖古树熟茶;雨林古茶坊持续着自有的产品风格,推出了泛海陵山、气号凌云两款新品;润元昌“春茶发酵的熟茶”继大美之春后又推出了两款民族系列精品熟茶哈尼欢歌和布朗哎冷,还有一款高山野韵生茶,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用优质的春茶发酵,这是对云南爱茶民族的致敬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回归,生茶则是以野生茶为卖点,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抛弃产品附加值,提升茶消费多样性

逆市营销,讲究的是出奇制胜,创新是最大的看点。7月25日晚,大益品牌创意策略总经理李华在2015大益嘉年华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最新发展战略:推出旅游品牌康辉益程,这是一次与康辉旅游的跨界合作,大益和康辉在各自的业内都有较高的认知度,品牌效应优势明显,大益收购了康辉在昆明地区的业务,成立了“康辉益程旅游公司”。他表示,康辉益程与其他旅行社最大的区别在于,主打文化旅游产品,推人文线路。与旅游行业的跨界合作能否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呢?值得我们期待。润元昌在7月推出了“全国10万茶庄免费派赠活动”,旨在寻找最懂熟茶的茶人,这是一次针对茶庄的活动,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寻求茶庄的加盟,而是以茶庄为载体将春茶发酵这一概念推广至全国茶叶市场,最终通过茶庄来寻找更多的消费者,像这样在营销思路上的创新正是茶企需要的。产品卖不动了,经销商都在抱怨难做,各个茶企也都推出了花样丰富的奖励政策,高顶古茶在七月推出一个全新的加盟方式——“专柜模式”,无需投入只要符合条件的场所均可申请配货,更有一系列保底、奖励政策的刺激,颠覆传统模式。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市场“冷”而茶企“热”的七月,原料价格持续走低,市场行情不振,高端茶市场受阻,高性价比产品成为出路,产品多元化,消费多样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看到各大茶企在逆市中仍然坚持创新,无论是从产品开发上还是从营销推广上,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苦茶师

来源:茶点西西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云南生产熟茶始于1974年。普洱茶历史上何年何地开始生产熟茶,书本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最早的说法见于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称为末代熟紧茶。作者在1993年4月4日于云南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展示。末代,指的是清末民初。思茅当地报纸亦报道展示的末代熟紧茶生产于1927年。

1948年以前,云南只有紧压茶到港。50年代初云南货到港大部分改为散茶。建国初期内地土改,茶行老板成分高,正在运动中,故而紧茶加工中断了。云南山高路险,旅途遥远,茶行雇佣马帮,一匹马只能驮运50公斤散茶,紧压茶却可以驮运70公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方式,决定了紧压茶的身世。我查阅了与紧压茶生产有关地区大理、版纳和思茅的文史资料,1974年以前都没有熟茶生产的记录。没有熟散茶,自然不会有熟紧茶了,因为生紧茶不可能再人工发酵为熟紧茶。是时香港经济发生变化,地价高涨,散茶体积大,存放成本高,人们发明了发水便利快速生产普洱茶的方法。又一个历史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50~70年代香港人工发酵加工云南普洱散茶有如下数家:联兴隆,南记,生记,林记,宝泰,同安及长洲福华等。50年代,内地同香港几乎没有沟通,但香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消息还是传进来。许多普洱茶书对熟茶一贬再贬。云南普洱沱茶是用人工发酵普洱散茶压制的,法国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对云南沱茶进行的系列研究和药理实验,对象都是熟茶。法国人与我们不同,注重药理结果而不过分注重过程。云南1974年开始试验人工发酵普洱茶,几十年来基本上出的是熟茶,生茶出口比重不大。尚未陈化的生茶,不是定义上的普洱茶,在外贸部的出口统计和海关的分类上都列入了绿茶类。

人工发酵普洱茶是发明创造,与自然发酵异曲同工。当然,人工发酵做出的普洱茶并不等于陈年普洱茶,陈年是需要岁月洗礼的,只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陈化时间大大少于自然发酵。人工发酵普洱茶品质的好坏,既决定于渥堆技术,又决定于存放时间。发酵时出现黑霉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就报废了。熟茶的优点是立竿见影,存放五年以上就能喝到一杯醇和的普洱茶,缺点是渥堆发酵茶身受损,不耐放。生茶的优点是自然底气足,在陈化过程中茶味变化多端,耐放,待醇和时,茶汤中还有一股活力,缺点是陈化周期长,老子存茶儿子喝,会渐渐脱离现代人的生活意识。市场上有人提倡喝尚未陈化的生饼。那不是喝普洱茶,是喝绿茶,一是浪费,二是喝不出普洱茶特有的滋味和陈香、喝不到历史、喝不到普洱茶奉献给人类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创造的另一个奇妙世界。霸气大的新的生茶,现在喝一是口感不好,二来也是浪费,没霸气的新的生茶,尽管口感还行,但是达不到甘纯滑陈的口感。没霸气的新茶,存放也没用,不如现在喝!

云南大叶种茶苦涩味重,太霸气,对味觉的刺激太强,生产的滇青茶和滇绿茶口味不适合已适应小叶种绿茶口味的许多销区。普洱茶的“醇”是由生涩对应来的,越生涩转化得越“醇”。小叶种“普洱茶”不耐放,不出“醇”,因为它不够苦涩。正如食用葡萄太甜,也不出“醇”。如同酿葡萄酒,苦涩味极重,当水果吃,味则不对路。云南大叶种茶在自然演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通过后发酵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

来源:普洱中国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1.乾茶的茶面,正宗普洱的生茶乾茶應該是青黑色以及夾雜黃白毫的組合,有些年頭的情況是青黑色轉紅、轉褐色,而黃白毫則轉為金毫。索條應該是要成梭狀的比例高、片狀的少,如果看到任何綠色甚至隱含綠色的茶面,可以放棄了,要麼不是普洱茶要麼不是曬青茶。

2.看到乾茶基本是銀毫甚至全銀毫,尤其銀毫很肥大甚至整條都是銀毫那種,可以放棄了,不會是普洱茶,普洱茶最嫩的春蕊青黑色的比例也約有一半以上。

3.茶湯應該是淡黃色、黃色、琥珀黃色,茶湯顏色有溫暖感,如果看到任何綠色或者冷調子,可以放棄了。

4.如果茶湯顏色對,但口味很淡、很清但卻有較高的澀度,可以放棄了。

5.如果喝到茶湯滋味以明顯的香氣為主導,尤其是芬芳類的香氣或者較明顯的蜜香,可以放棄了。

6.喝到茶湯有穩重深沉的木頭味道、有些發棉,讓人聯想到紙張味道,這很有可能是正宗猛海茶。

7.看到茶底的葉子一片紅變的葉子或者一點紅邊都沒有,可以放棄了。

8.看到茶底的葉子大多都不能展開,呈現手風琴那種多重褶皺、或者呈現邊緣捲曲,可以放棄了。

9.看見茶底的葉片顏色較統一,葉片都是黃綠(甚至就是黃的),葉面發亮,葉背批針毫且基本全部展開,這是好普洱。

10.看見茶底的葉片有明顯的墨綠色或者暗綠色,可以放棄了。

11.看見茶底的葉片很軟很弱甚至很透明,葉脈很清晰,可以放棄了。

12.看見茶底的葉片呈現白色或者粉白色,可以放棄了。

来源:普洱中国

陈茶、老茶,被业界人士称为能喝的古董。跟着蕴藏年纪的增添,老茶的保健功能倍增,这种经过时间历练的老茶成为爱茶、藏茶人士的宠儿。 记者昨日从扬州投资市场获悉,近段时间,随着股票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老茶收藏投资市场再度升温,10年以上的普洱茶能卖到千元一斤,50年以上的甚至能达到上万元。老茶投资看似利润颇大,但我市业内人士指出,老茶市场造假手段频出,市民投资老茶切勿盲目跟风。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市场走访】

老茶投资再度升温,年份越高,价格越贵

“股票的一跌再跌,伤透了无数股民的心;房地产受政策影响太大,不如去选择‘越陈越香’的普洱古树茶”,近段时间内,扬州的投资市场内对于“老茶”、“古董茶”的消息频出,曾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老茶收藏投资市场再度升温。

一直以来,茶叶都是“以新为贵”,那为何老茶也能成为“奢侈品”?“以普洱茶为例,不论生茶还是熟茶,普洱茶是后发酵类型的茶品,在制成普洱茶后,发酵才刚开端,时光越长,普洱茶原料自身的刺激性就越小,香气就越来越大,汤色越来越浓,口感越来越滑。”我市一茶叶收藏界业内人士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扬州市场10年以上的普洱茶价格,每斤在一千元左右;超过50年的普洱茶,每斤价格能上万”。

扬州市茶叶协会会长高山也表示,“除了普洱老茶的收藏投资有所升温以外,‘黄金茶’、白茶、大红袍等茶叶,也成了扬州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老茶的投资价格是按照年份来计算的,每增加一个年份,这些老茶价格就会上涨10%-20%。”高山坦言,“老茶的价格都是炒出来的,其实按照成本计算,价格并不会有多高”。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样本故事】

市场起伏不定,“炒茶”会亏得血本无归

市民小郑在我市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由于热爱喝茶,接触的茶友也就多了起来。“2009年至2011年前后,在茶叶市场和收藏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普洱老茶的‘时尚复古风’。”小郑告诉记者,“他从2008年开始炒普洱老茶,把它当成一种投资品。当时在他们这一群‘茶友圈’内,不管是老茶还是新茶,只要是普洱,大家都在争着抢着出资购买”。

“我当时大概投资了有10多万,购买了一些普洱老茶,就想着能在几年后价格能翻一番,大赚一笔。”小郑苦笑着说,“然而从2011年下半年之后,老茶投资市场突然沉寂了下来,不但没大涨,价格反而逐渐下跌,变得不值钱了”。“出货吧赔钱,不出货吧压钱,搞得一些投资者进退两难。”小郑表示,“从那之后,自己便决定不再碰老茶投资,只把茶叶当作一种爱好,一种生活调剂品”。

【业内揭秘】

造假手段频出,市场尚未形成标准

“10年以上的茶叶,才称之为老茶;而10年以下的茶叶,只能称之为陈茶,这个年份的茶叶,其价值甚至远远低于当季茶。”高山坦言,“当前,喝老茶、收藏老茶的人都有不少,但真正清楚老茶的却没有几个。另一方面,由于老茶的投资市场尚未形成标准,这就导致老茶的价格基本靠交易双方自行议价,价格绝对凌乱。该用什么样的价位买多少年份的老茶,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

“正是由于许多人对老茶并不了解,从而导致了市场上造假手段频出。”高山表示,“很多茶藏友认为,包装上标注的年份越久远、价格越贵的普洱茶,其收藏价值就越高,这有时候正落入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圈套。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或者将新茶掺入老茶中,滥竽充数。而这对于一些相对外行的投资者,很难加以辨别”。高山举例说,“扬州的地产绿杨春是没有老茶的,但市场上居然还能出现,明显就是假的,且卖茶的人自己也不懂”。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专家提醒】

收藏茶勿盲目跟风,需提前做好规划

“如今普洱茶早已脱离数年前的疯狂炒作,功能已经分为消费和投资收藏。”高山表示,“现在市面上一些古老树种的上好普洱茶、‘黄金茶’确实能增值,不过,针对的目标群体也是专门的玩家和藏家,走的是专业的收藏渠道。建议投资者投资此类特定的理财产品前做好规划,要用闲置的钱来投资。高山提醒说,目前的茶叶市场,以假乱真、以新充旧的现象也不少见,因此,收藏、投资茶叶切忌盲目跟风。而老茶收藏爱好者最好先熟悉茶行业,深入了解之后再逐步加入老茶收藏的行列。

作者:杨宝玲

来源:扬州时报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萨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不仅包括位于摩洛哥的军事重镇丹吉尔(Tangier)、印度大陆的明珠城市孟买,以及价值80万英镑的财宝,还有中国茶具和茶叶。这是英国人最早接触到茶。很快,这种典雅浪漫的东方饮品就风靡了英国上流阶层。其实,英国人当时喝不到口感最好的新茶。茶叶从中国运到英国,至少需要8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爱好吃糖的英国贵族发明了往红茶里放牛奶和糖的喝法,日久天长,这种暴殄天物的土豪作风居然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英伦茶文化。到了18世纪中期,不仅是上流阶层,就连普通的工人也已经手不释杯。英国人一早到晚都在喝茶,每天的下午茶更是必不可少,就像一首英国民谣里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

唯一令英国不爽的是,中国垄断了茶。欧洲人对如何制茶所知甚少。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发明了动植物命名双名法和生物分类系统,但饶是博学如林奈,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他认为绿茶和红茶来自两种不同的茶树,一种叫绿茶树,一种叫红茶树。到了17世纪,茶叶在中国的出口中就超过了丝绸和陶瓷,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品。中国生产的茶叶,有五分之一出口到了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出现了贸易逆差。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后来,英国发现了一个纠正贸易失衡的办法,那就是把鸦片从印度出口到中国。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而成,生鸦片有一股刺鼻的尿碱味道,经过烧煮和发酵,就成了吸毒者使用的熟鸦片,熟鸦片会发出一种强烈的香甜气味。清朝晚期,鸦片在中国流传甚广,一开始是王公贵族们吸食,到最后已经遍及贩夫走卒。1822-1837年,鸦片销售增长了5倍。白银开始反向流动,源源不断地流出中国。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的不满。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得到了巨额赔款和清朝割让的香港,而且强迫中国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但它又开始担心,万一中国纵容国内种植鸦片,不再从英国属地印度进口,该如何是好?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东印度公司尤其重视这一问题。东印度公司在1600年获得了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但这一垄断权到了1833年已经被撤销。东印度公司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能够确保其基业长青的办法,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中国把茶偷过来。

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叫罗伯特·福钱的园艺师。福钱出生在苏格兰边境的小镇Edrom,小时候在教会学校读过几年书,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但他是中国开埠之后,第一个到中国的英国园艺师。从1843年到1846年,福钱在中国各地跑了三年,到处搜集植物标本和种子。他把很多中国花卉引入了英国:荷包牡丹、蒲葵、紫藤、栀子花、芫花、金桔,等等。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举国上下,都有对园艺的狂热。从民众来说,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破坏了田园生活,英国的中产阶级迫不及待地想在阳台后院,种点花花草草,算是寄托了一种怅然若失的乡愁;从大英帝国来说,这是一种极好的殖民地策略,通过植物的移植,比如把橡胶种到东南亚,把甘蔗种到加勒比海,大英帝国找到了很多发财的机会。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回到英国之后,福钱在切尔西草药园做园长。切尔西草药园始建于1673年,是英国第二古老的植物园。1848年5月7日,著名的植物学家罗伊尔教授到花园里拜访福钱。他是代表东印度公司,邀请福钱再次前往中国的。东印度公司一直尝试在印度种植茶叶。1824年阿萨姆并入印度版图,但英国人一直不知道拿这块荒凉的地方干啥才好。后来,一对茶商兄弟在阿萨姆的山岭上发现了野生茶树。当地人并不喝茶,但他们会把茶树叶子含在嘴里起镇静作用。东印度公司还在云雾缭绕、降水丰沛的喜马拉雅山区尝试种植茶树,他们用的树种来自中国,大多来自广东地区,而广东并非上等的茶叶产地。印度产的第一批茶叶运到伦敦之后,伦敦的茶商一致觉得,这些茶看起来品相很好,但就是没有中国的茶那样有一股清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生产出一流品质的茶,只能到中国最好的茶叶产区,把中国的茶种、制茶技术统统偷过来。

福钱很快就上路了。他先到了上海,雇了一位姓王的“康白度”(即买办)。王是安徽人,家里就是种茶的。福钱从上海出发,经过杭州,辗转到了安徽。中国官府对茶叶生产一向管制甚严,鸦片战争之后民间的排外情绪日涨,福钱自然不能招摇过街,他穿上了一套长袍大褂,剃了头,头发上缝了一条假辫子,还学了几句含混不清的中国话,比如:“我是从长城以外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王家在安徽休宁县松萝山,这里地处安徽南端,距离黄山很近,峰峦攒簇,松萝掩映,危石戛泉,幽岩密箐。松萝山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特别适合茶树生长。福钱可能是第一个亲身造访茶园的外国人,他把整个茶叶制作的过程从头到尾记录了下来。有些工序让福钱倍感困惑。他注意到制茶的工人把一堆粉末状的东西掺进茶叶,有一些他认出来了,是一种叫普鲁士蓝的染料,还有一种闻起来有臭鸡蛋的味道,其实是生石膏。他问工人,为什么要掺这些东西啊?工人狡黠地一笑:为了糊弄老外啊,老外喜欢茶叶看起来很绿,越绿,他们就愿意掏更多的钱。福钱大概估算了一下,100磅的茶叶里,差不多掺了1磅半的石膏!

福钱从安徽买了大批的茶苗和茶籽,运回上海。1849年1月,福钱把第一批茶苗、茶籽发出,运往印度。他接着开始了第二趟探险,这次是到武夷山寻找红茶。英国人更喜欢红茶,因为喝红茶能放糖,喝绿茶不能。凯萨琳公主的嫁妆里带的就有几箱正山小种。福钱可能是第一个通过实地调查,弄清楚红茶和绿茶区别的英国人。红茶和绿茶的差别,在于多了一道发酵工艺。福钱在武夷山找到了一种上好的乌龙茶:大红袍。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英国当时进口了大量武夷山的乌龙茶,正是因为武夷山乌龙茶茶色较黑,英国人才将所有的红茶笼统称为“黑茶”(black tea)。

从武夷山回到上海,福钱收到了来自印度的坏消息。他的茶苗和茶籽几乎全军覆没。福钱寄出了上万株茶苗,还有几箱茶籽。这批货从香港出发,先是在海路上被耽误了两个月,到三月船才到加尔各答,然后沿恒河逆流而上,到达阿拉哈巴德。由于恒河水位太低,又耽搁了一个月,到五月才到达喜马拉雅山区萨哈兰普尔的茶园。东印度公司打算在这里大面积种植福钱从中国运来的茶树。福钱寄出的茶苗和茶籽到达加尔各答的时候还状况良好,到了阿拉哈巴德,好奇的警官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打开了运送茶苗和茶籽的箱子。等货到了萨哈兰普尔,13000多株茶苗,只有1000株存活,而且这1000株都布满了霉菌。这1000株茶苗被移种到喜马拉雅茶园之后,当地的负责人执意要给茶树浇水,这样又把大部分茶苗浇死了。最后只剩下80株大难不死。福钱运过来的茶籽呢?情况更糟。没有一颗发芽,全部发霉烂掉了。

福钱接到这样的坏消息,真是欲哭无泪。再搜集茶苗茶籽并不困难,但怎样才能把茶苗和茶籽不远千里地运到印度?这时,福钱想起了英国医生沃德在1830年发明的“沃德箱”。沃德箱是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植物在沃德箱里可以长时期存活。白天,植物可以利用土壤里的潮气和二氧化碳完成光合作用,晚上,植物释放氧气,潮气在玻璃壁上凝结成水滴,流入土壤再供给植物。沃德箱中的植物生长异常缓慢,但不会枯死。福钱先用红茶茶籽做实验,他把茶籽放在桑树苗的土壤里,再把桑树苗装进玻璃箱,运到印度。结果非常成功,所有的茶籽都发芽了。

于是,福钱开始准备凯旋而归。他把采购来的茶苗和茶籽小心翼翼地放进沃德箱,总共达两万株。福钱还带上了制作茶叶需要的全套工具:火炉、炒锅、锅铲,以及种植茶树的各种农具。福钱准备了制茶时为了添加香味经常使用的植物:茉莉、香柠檬。最让福钱得意的是,他还雇佣了八个手艺精湛的茶农,带他们一起去印度。按照福钱的要求,这八个茶农都来自偏僻的山区,因为福钱不信任通商口岸的中国人,觉得他们不够淳朴老实,这八个茶农还必须来自种茶世家,因为福钱知道,手艺都是世世代代的经验传承下来的。福钱想得还更周到,他又找了两个专门做茶具的巧匠。印度生产的茶叶之所以品质不佳,有一个原因就是贮存茶叶的容器太过粗糙,密封性不好。

1851年2月,福钱带着他的茶苗茶籽和雇工,从上海启程。3月15日,他们到了加尔各答。4月,福钱一行来到了萨哈兰普尔的茶园。所有的茶籽都发芽了,长势喜人。福钱数了一下,至少有12,838株茶树,迁居到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茶园。此后,不到20年的时间,印度大量种植茶树,培育出了大吉岭等世界一流的红茶。中国对茶叶的垄断地位从此被打破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盗窃。就好比有人窃取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微软的Windows代码,或是Google的搜索算法,英国从中国偷走了茶。但无论是福钱,还是东印度公司,都没有觉得有丝毫的不安和愧疚。相反,他们觉得这是一次伟大的探险,一次胜利的攫取。凡是人所有的,他们都想要有。他们豪情万丈、理直气壮,因为,那是另一个民族的“野心时代”。

作者:何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新华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图为潮州一名茶农用传统技艺制茶

广东有很多茶区分布着大量古茶树。这些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的如今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或是“植在深山无人知”的窘境。个别品种在近年声名鹊起,却面临着被仿冒和开发过度的风险……

拥有着数百年种茶制茶贩茶历史的地区,守着自唐宋遗存下来的那道茶韵,该如何适应当下的市场,让古茶走出深山,形成品牌?已经声名远播的古茶品种又该怎样擦亮品牌,让这份珍贵的历史财富得以延续?本报记者继续走访三大古茶树产区,为古茶产区产业发展把脉。

溯源:古茶产量低品牌难推广

韶关“唐茶”故乡曲江罗坑有数以万计的茶农和作坊,制贩茶历史悠久,以唐代古茶树的茶青制成的杏仁香红茶最为著名。惠州博罗县种茶制茶已有近900年历史,其所产的小叶种紫芽茶全国稀有。潮州凤凰山出产的凤凰单丛茶以乌龙茶为主,近年来名声大噪,上万元一斤者并不少见。

在这三个地方,茶叶都是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但命运却大相径庭。韶关和惠州面临相似的困境——虽然“唐茶”与小叶种紫芽茶大名鼎鼎,但是当地的茶叶产量不大。根据初步统计,在韶关罗坑有约6500亩茶叶种植基地,每年产出“唐茶”在内的优质茶叶约250吨。在惠州市博罗县,在叶种茶园中混植的紫芽茶仅有2000多亩,年产量更低。

反观潮州,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凤凰山单丛茶年产量最多500万斤,远超过韶关的“唐茶”和惠州博罗的紫芽茶产量。

“此前凤凰单丛茶产量低,潮汕人自己就把茶叶买光了,凤凰单丛茶也就没有走出潮汕地区、面向世人的机会。”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王维毅认为,如今凤凰单丛茶品牌的崛起,与茶叶总产量的大幅提升有很大关系。

对于一个产茶区而言,茶叶产量没有规模,谈市场推广和名声还言之尚早——因为很多茶叶都在本地消化了,难以走出去供爱茶者品鉴、交流。

提产:设示范基地繁育种苗

古茶产量低、未形成产业化阻碍了产茶区的发展。据统计,韶关罗坑镇有1万多间茶叶作坊、10多万名茶农,年产优质茶叶达到250多吨。

“虽然罗坑茶产业历史悠久、已成雏形,但是与传统的潮汕茶叶产地相比,‘唐茶’知名度不高,其真正产业化是从2011年开始的,大多仍处于较原始的传统生产制作阶段。”罗坑镇镇委书记黄华表示,争取明年罗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

惠州博罗县的小种紫芽茶也在扩大种植面积。记者了解到,建设中的“博罗小种紫芽茶”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将满足5年内种植1000多亩紫芽茶的需求,并首先落实纯种化技术推广示范,每年落实30亩。

出路:文化内涵助推品牌推广

守着老茶树的潮州凤凰山茶农尝到了甜头。乌岽青年茶农黄远智家里有超过20棵树龄超过200年的古茶树。他表示,古茶树的茶叶近年来受到市场追捧,收藏价值高——以他家的一颗古茶树为例,2013年出品的茶叶一斤1000元,两年后“身价”涨至一斤3000元。他古茶园里最高的一颗茶树一公斤卖到了70000元,全部古茶树一年可以创造超过100万元的收入。

王维毅认为,茶叶产业不只是种植和销售,潮州凤凰单丛茶的崛起,与潮汕地区特有的工夫茶文化有莫大的关系,“有许多人都是听过潮州工夫茶才认识到凤凰单丛茶”。

产量高,代表着会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茶叶。而潮汕工夫茶这种独特的品饮方式更是赋予了凤凰单丛茶文化内涵。

王维毅认为,这种文化底蕴方面的作用对茶叶品牌推广十分重要,对于博罗紫芽茶和罗坑“唐茶”而言也颇有借鉴意义——例如博罗独特的云浮道茶文化,韶关罗坑可追溯到唐代的制茶贩茶历史。

隐忧:部分茶农追求利益过度开发

“凤凰单丛茶如今盛极一时,但潮州凤凰山上适合种植茶树的土地却接近饱和,有些茶农为了追求利益,会做出破坏生态的举动,如伐树种茶、广施农药等,很像当年的铁观音。”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广东省级汕头工夫茶艺非遗传承人郑惠丰表示:“我很担忧,凤凰茶以后会不会走上铁观音的路子。”

当然,凤凰山也有茶农已经觉察到这一问题。乌岽不少茶农除了企业化运作茶园外,也已经在尝试生态种植。“比如用有机肥,尽量不用除草剂,种出高品质的茶叶来。”黄远智表示。

在韶关罗坑,为了保护古树、提高古茶产量,有茶农尝试将深山珍稀古茶引种下山,让产量稀少的古茶能在山下较大面积地繁殖扩种。茶农赖国清通过1年多的育苗试种,在山下成功将300多亩古树茶种育苗成活,再移植回6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

对策:大农业种植保护品牌

在提高产量和打开知名度后,茗茶还会遇到品牌保护的问题——随着凤凰单丛茶的声名远播,周边地区的茶叶借此“贴牌”销售、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不少见。惠州市博罗县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当地已申请办理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博罗特有茶树品种资源的产权。

对于品牌保护和种植生态的问题,郑惠丰认为可利用大农业种植来解决。他解释,如果由大公司承包下大片茶园,运用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实行可持续的种植方法,就既能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也能保证茶叶的品质。他认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O2O商业模式的出现,也解决了大公司销售茶叶的问题。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公司打造出让顾客信任的品牌,从源头上解决茶叶品牌遭仿冒的问题。

作者:秦仲阳 卜瑜 陈正新

来源:广州日报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我是小小发酵师,早前在一个茶友群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提问:“我们买茶为什么要选择品牌茶?直接去山上收点就行了,品牌茶的意义在哪里?”通过我的观察,在普洱茶业界似乎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刚入行的茶油或者一般消费者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品牌产品。但是资深茶油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对品质和口感的追求远大过品牌本身。只要口感和滋味满意,什么牌子无所谓,特别在注重消费和品饮的当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这次普洱茶大萧条时,有些小精尖的企业反而逆势崛起,销量不降反增。而有些大企业却举步维艰,起色不大,今天特从品牌附加值的角度解析这一现象。

其实,对于食品行业尤其是茶行业来说,产品的品质和体验是大过品牌价值本身的,它不同于服装和奢侈品以及耐用消费品。前者更多的是生理方面,比如口腔、味蕾、舌头、鼻子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功效等等的感受,后者主要是建立在品牌知名度基础上的精神满足,品牌价值大过产品价值。这样的产品往往适合大规模贴牌和复制。而对于普洱茶行业来说,显然这样的思路行不通的。中茶的贴牌就是明显的例子,差点把自己贴到耻辱柱上,这充分说明了普洱茶行业的品牌崛起之路和品牌附加值的基础是以产品的品质和滋味以及生理体验为基础的,那么我就想问品牌企业,你的品牌附加值在哪里?

如果在普洱茶行业的繁荣周期里,投资和收藏占据主导地位,品牌企业因为产品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和区分度,也有着企业的诚信背书,这样的产品往往是硬通货,需求量较大,流通性也相当好,这可以称作是品牌的附加价值(无形价值)之一。但是在整个产业行情下行时,在消费提上日程的时候,以上的一些附加值就化作乌有了,特别是一些小而尖的高端企业,凭借其机动灵活和体量小的优势,在原料和工艺以及品质口感上完全可以秒杀一些大品牌,而且往往这样的企业品牌溢价很小,性价比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何必要买品牌茶。可能在售后和在进店体验方面大品牌较具优势,因为大品牌的专营店遍布。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就圈子文化的局限性,专营店数量多和覆盖广的优势并不那么突出,特别在于争夺老茶客方面,老茶客的消费量是惊人的,而消费稳定性和长期性也较为突出,往往几百个就可以支撑一个店面的运营,虽然品牌企业的一般消费者的基数庞大而惊人,但个人消费能力总体较为低下,品牌忠诚度和稳定性也不足,何谈品牌竞争力。

因此普洱茶行业的品牌企业就现阶段来说,品牌附加值是很低的,这极不利于品牌塑造和定位。在先天性的品质方面品牌企业就逊人一筹,在品牌附加值的效应方面,如精神满足也是以生理体验为主的,喝着不开心当然精神不会好;高质量的服务方面,品牌与非品牌差距很小;在引导消费行为方面,一般消费者由于对普洱茶的认识的欠缺,是会选择品牌产品的,老茶客则不然,几相比较,我们发现品牌企业其实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

所以请品牌企业提高自己的品牌附加值,不仅在基础品质方面,在以有形产品的价值之外更要提高无形价值,比如服务、情感营销以及客户维护等等精神方面的享受,这样才能真正诞生一个大品牌。不要觉得自己年代长,牌子硬,就不断地用企业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换取商业价值,透支品牌的未来额度,这绝对无异于自杀!

作者:小小发酵师

来源:茶泡泡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普洱茶的历史是悠久的,形成时间是漫长的。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对普洱茶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普洱茶的史料记载很少,只留下少许的孑言片语,供人们参考、研究、思考、探索。使得普洱茶更具传奇与魅力。

明、清朝,普洱茶外销,运输靠马帮。马帮把“茶”运到西藏,京城,东南亚等各地,有些地方还要经过水路,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茶”在马背上颠簸、晃动,摩擦发热,途经山区,湿度非常大,都会造成普洱茶,非人为自然发酵。

又据范和钧先生所写:“每年冬季将来时,把收购积存的干青毛茶取出,开灶蒸压后,装入布袋,积压成心型,然后放置屋角阴凉处约四十天后,布袋发微热约40℃左右,袋内茶叶则已发酵完毕,解开布袋,取出紧茶,在外包绵纸,即可包装定型,……”

又据李拂一先生所写:“佛海茶叶制茶,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于竹席上反复搓揉成条,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篮须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放以大竹(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曰‘散茶’。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工制为‘圆茶’、‘砖茶’及‘紧茶’。”

又据李拂一先生所写:“‘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茶底’,二水茶包于茶底之外曰‘二盖’黑茶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甄中蒸之,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凳边沿照同一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成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

又据记载:蒙舍蛮,用茶与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以上可看出,先民们对解决普洱茶“酽”的问题,用了自觉与不自觉的方法,叹服他们的智慧之余,更对普洱茶加深了解。解放前之普洱茶与现在之普洱茶,是不同的。普洱茶的发展,还需要智者仁人更多的努力。(网络)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在其他行业,我看过好多都有回收机制,而这种回收机制并不仅仅是回收来再出售。而是回收过来再重新加工后出新品。家电行业、塑料、钢铁等行业这种回收机制已经很成熟,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利润链条。

而在普洱茶行业,回收新旧的普洱茶品都有,但是回收过来都是拿来出售的,而不是二次加工变成新品再出售。那么,普洱茶一次做不好能不能做二次这个问题呼之欲出。

其实在普洱茶市场中,已经有人在做普洱茶的二次加工,常见的就是那些标着多少年陈料所制的普洱茶茶品,而且价格两极化,高则顶天,低则趴地。

试想,近些年的茶农、茶贩子、茶商原料能储存8/9年甚至10年以上吗?晒青毛茶和普洱熟散茶老料,有会有一部分,但怎么可能那么多。而那些老料怎么来呢?

自然是把老的普洱茶品回收去茶厂用蒸气进行解散然后再制作。在以前的普洱茶制作环节中,出现的返工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其中揉捻环节很普遍。

当然,制作普洱茶的风险是很高的,尤其是熟茶,大多都是大堆子,以前好像是5吨起步。近些年有人小堆子也在发酵。而从发酵效果来看。一些轻发酵的熟茶貌似都有“回炉重造”的必要。于是,普洱茶的二次制作技术就显得更考验制茶人的技术。

普洱茶的二次制作原料主要来源于:

1、散料,陈年的晒青毛茶和普洱茶散熟茶。

2、茶品,紧压的陈年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

技术难点:卫生安全把控、茶品品质、拼配技巧。

普洱茶二次制作的意义在于:1、解决市场上积压的普洱茶品存量问题,2、提升普洱茶的品饮价值,也就是提升普洱茶的品质。3、普洱茶品进入循环通道。4、提升茶厂地的工业价值。5、降低生产企业的成本。

那么普洱茶既然能二次制作,能不能三次制作呢?这得要看生产技术和生产用途了,毕竟,普洱茶叶说白了也就是树叶子。树叶子自然能作为肥料。

来源:中国普洱茶网/杨尘埃2015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晒红,本是长期在民间流传,不入主流法眼的“云南传统红茶”。其是云南传统制茶工艺的一种嬗变,跟1930年代传入云南的现代红茶制作技术——滇红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因其跟红茶工艺更为接近,而被归为红茶。

晒红的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晒干,而滇红的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烘干。晒红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一种晒干的红茶,跟最后一道工序烘干的滇红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其突破了红茶24个月的保质期,是一种可以长期存储的红茶,在一定期限内越陈越香。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其历史至少在百年以上,其工艺最开始是晒青与白茶工艺的融合衍变,而诞生的一个新茶类,其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后,汲取了滇红的某些工艺特点,在普洱茶于当代复兴之后,又汲取了后期陈化技术,从而形成了如今晒红的工艺特点。

原产于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一带的“太和甜茶”,是云南最古老的红茶,堪称“云南传统红茶”在当代的活见证,如今天下普洱茶国公司在普洱市大力推广的晒红茶类体系,就是以“太和甜茶”为蓝本进行构建的。“普洱晒红”命名者与理论体系构建及传播人包忠华先生,在出任“天下普洱茶国”董事长以后,将晒红定为公司最核心的产品之一,建立高规格的晒红生产线,开发系列产品,并在普洱市范围内输出晒红制作标准,引导合作的初制所与茶农合作社做晒红,并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大力推介,构建专业营销渠道进行销售;同时邀请“太和甜茶”的挖掘、整理与传播者,也是“太和甜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琨先生,担任公司晒红研发与生产总顾问,主持晒红技术培训与生产指导工作。

4月11日上午,连续三个月在普洱市的江城、思茅、澜沧、孟连、景东、镇沅、景谷、墨江等地的大山深处四处奔波,手把手向“天下普洱茶国”的各大基地及合作伙伴传授晒红生产技术的李琨,百忙中在景谷县城的一家宾馆向笔者详细介绍了晒红的工艺特点与市场前景,以让人们能较系统地认识这个藏在深闺之中的传统茶类。笔者将之整理成文,跟各位对晒红感兴趣的朋友分享。

一、晒红的特点:

1、制作方法简单原始,易教易学,便于大范围推广。

2、适用于各种粗放式原料,传统型采摘法与现代标准茶园等级原料都适用。

3、节省燃料,保护原料,改烘干为晒干,不用更多砍树。

4、相对于传统普洱茶,苦涩不显,市场更易接受。

5、方法得当,可长期储存。

其省工省燃料,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它不太选择原料,对精细度要求不高,粗放型茶园的鲜叶都可以拿来加工,减轻了普洱晒青毛茶的压力。

二、晒红的比较优势与市场前景:

跟云南茶叶最主流的普洱茶、滇红与绿茶相比,晒红的比较优势为:

传统普洱茶(生茶),除了部分高端原料之外,做出来的新茶适口性不好,要摆放几年才好喝。而晒红做出来,“摆放几个月就很好喝,陈放几年口感更佳”,既可以开发即饮消费市场,又可开发收藏市场。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普洱生茶对原料内质比较挑剔,用一般原料做生茶品饮价值不高,其往往选用古树料来做。而晒红不但能拿古树料来开发高端市场,还能大规模利用普通原料来开发大众消费市场。

跟滇红相比,晒红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口感也别具特色与风味,可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其与滇红及其他红茶有相通性,可利用红茶庞大的消费人群基础进行拓展市场,消费者容易接受,利于传播。

绿茶(滇绿)主要的原料来自现代丰产密植茶园,其收鲜讲究嫩度,主要收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而晒红的原料主要来自荒地茶以及经过生态留养升级的台地茶园,采用成熟度高的鲜叶,适用于粗放型的原料。

晒红最大特点是苦涩不显,大众易于接受,专业到一定程度就可开发高档茶,可同时做大众市场与高端市场。

用晒红做大众茶的意义:目前市场不景气,全国各地的许多消费者其实不懂普洱茶的品饮,他们刚开始喝普洱茶也很难接受苦涩度高的普洱生茶,而晒红通过降苦涩的独特工艺,具有香甜滑之口感特色,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从而成为开拓新消费人群与新兴消费市场的利器。目前普洱生茶价格高,新茶品饮价值不高,除非用好原料,或者摆放几年降苦涩以后口感才好,价格与口感接受度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普洱生茶开发大众市场。晒红针对普洱茶的这一特点,或者弱点,进行差异化研发与营销推广,可算云南最具特色的普洱茶的一个颇具特点的补充与完善,能丰富云茶品类体系,为云南茶叶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

云南茶叶做普洱茶生茶,往往强调要用古树料,以百年为古,但云南拥有面积更大的民国年间、解放前后种的茶,其采用传统方式种养,品质也好,市场不认为它是古树,这部分原料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制成晒红,做出来的茶品质好,市场好销,就可以将传统采养法延续下去,没必要对这些数十年的茶树进行矮化,改造成现代丰产茶园。

三、晒红的品饮价值:

晒红具有低苦涩,香甜滑之特点。可重泡,回甘强;也可淡饮,甜滑。可清饮,也可调饮,味道俱佳。陈放多年的晒红,红汤红叶,陈香药香显,性温和,利尿,暖胃效果好。

晒红才做出来,有淡淡的青涩味,幽香,留杯不张扬,叶底鲜活,茶汤橘黄,甜滑顺口。摆放几个月之后,青涩味消除,茶香更显,汤色加深。放三年左右,茶黄素、茶红素转化速度高于普洱生茶,能达到非常不错的品饮效果。以“太和甜茶”为样本,最长的陈放时间十一年了,有很大部分已转化为茶褐素,具有药香浓郁、余韵悠长之特点。

以前晒红储存粗放,以散茶居多,其转化醇化速度远远高于普洱茶。后借鉴普洱茶的紧压工艺,将之紧压成饼砖沱,存储要求与普洱茶类似,有利于长期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越陈越香的效果。

四、晒红的原料要求:

1、台地茶

内涵物质积淀不够,做出来口感不够饱满,存放一段时间品饮,冲泡次数不如荒地茶、古树茶,不耐泡;香气飘浮淡薄,苦不化,涩更显。不主张用台地做晒红,其更适合做标准绿茶。

台地茶园可以通过生态留养、乔木型放养,采用传统的采养模式,也可升级为晒红的主要原料基地。

2、荒地茶

采用传统型种养方式采摘,大多属高山茶,茶树休眠期长,生长环境良好,干物质积累丰富,所制产品香、甜、滑,耐泡,耐储存。存后变化丰富,品饮效果更佳。为发挥晒红的比较优势,荒地茶可作为晒红的主要原料。

3、古树茶

古树原料也适制晒红,但价位太高,加上古树长期做普洱,形成自己的特点——山头韵,没必要去跟普洱茶争名山茶市场。但名气不大,价位不高的古树茶区的古树茶将是晒红的顶级原料来源,可开发晒红的高端市场。

古茶树因往往采用传统型古树采养模式(藤条茶采养模式),其鲜叶往往带有许多老叶、硬梗、马蹄,外观不佳,做普洱生茶成品率不高(因为要捡剔黄片、长梗等),而做晒红不刻意要求这些,相反就因为按传统模式采摘的古树鲜叶成熟度高,内涵物质丰富,有梗带马蹄,存放后茶汤饱满,甜度高,更具品饮性。

五、晒红的制作要点:

以“太和甜茶”为范本总结而成:

1、收鲜标准

鲜叶必须有一定成熟度,以一芽二叶为主,不必要高档的芽口、一芽一叶,适合于茶农粗放式管理采摘的茶园。

2、自然萎凋

晒红萎凋程度远超绿茶、普洱茶(晒青),因各地气候不同而萎凋工艺细节有差别,以青草气去,花香显,鲜叶柔若无骨为佳,当叶片变黄,变红,萎凋工序即告完成。

3、发酵。

晒红偏重于有氧发酵,有学者甚至认为偏向于氧化,轻于发酵,而其他红茶(滇红、内地红茶)都采用渥堆无氧发酵。无氧发酵的茶,叶底枯,僵,死,堆味,各类物质过快失去活性(全发酵),缺乏后期储存变化空间,不适合长期储存。

各地根据季节变化、气候条件、鲜叶特点灵活掌握发酵时间,以“变色生香”这一主要指标来判断是否发酵到位。通过“天下普洱茶国”在普洱全市的推广实践来看,以五到八个小时之内为宜。

4、晒干

跟普洱晒青毛茶工艺相似,但毛茶水分要低于晒青毛茶,即晒得更干。晒后,捡剔不协调的老梗老叶,清除碎末与杂质,存放于相对隔离干净干燥的环境之中,可用纸箱、袋子装。

六、太和甜茶与晒红的关系:

现介绍的这套工艺,都是“太和甜茶”的工艺,但专家认为其工艺就是“云南传统红茶”。普洱市为复兴与推广这一传统技艺,结合九县一区原料特点,而重新命名为“普洱晒红”工艺。“普洱晒红”是包忠华先生首先命名的,并为其构建理论体系。

两个茶名各有侧重:

太和甜茶凸显的是茶叶的品饮特性——甜;普洱晒红凸显的是云南传统红茶的制作特点——晒。

七、普洱晒红的国际化路线

天下普洱茶国公司将依托黄龙山大自然园、大连窝等通过欧盟、美国、日本等有机茶认证的茶园,开发有机晒红,瞄准国际市场。世界上茶叶总量60%多是红茶,普洱晒红本来就是红茶的一分子,不用更多去改变人们形成的品饮习惯和文化,很容易融入其中。普洱晒红可以长期保存,也就不用担心保质期的问题。国外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差异,西方只注重理化指标,要求食品安全性、方便快捷;国人的茶文化重于观、闻、品,以帝王、名人等故事为主。天下普洱茶国公司在宣传茶文化方面将与国外接轨,计划2016年正式开拓国际市场。

八、晒红工艺的推广

目前,“天下普洱茶国”正在发挥国资委旗下龙头企业的作用,在普洱全市范围内率先竖起了“普洱晒红,天下共品”的大旗,提出了晒红系列产品线规划,计划每年生产几百吨乃至上千吨晒红,推出普洱晒红、太阳红、景迈晒红、老乌山晒红、无量晒红、凤凰晒红、黄龙山晒红等;整合普洱市部分有机茶园,“天下普洱茶国”输出标准,合作企业按标准进行有计划生产,“天下普洱茶国”负责营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走国际化道路。

“天下普洱茶国”将牵头为晒红制订企业与行业标准,申请地理标志,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云南最古老的晒红——“太和甜茶”传承人李琨,已被聘为公司晒红研发与生产总顾问。2015年,将举办权威的晒红学术研讨会与新闻发布会,并在国内至少十余个城市举办推介活动,参加几个有影响力的境外推介活动。

天下普洱茶国公司的晒红生产基地以茶农合作社、初制所为主,他们反映技术易懂,但要做好做精不容易。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对其把握还欠火候,需要时间来积淀。普洱晒红、太和甜茶只是晒红品类组合中的一员,还有其他品类可供开发。

作者:白马非马,包忠华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高价茶价格有所回落,生态留养茶、有机茶及新工艺生产的特色茶价格出现上涨;产品产值结构更加合理,综合效益略有提升……从今年云茶春茶收仓的整体情况来看,形势喜人。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省茶叶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产业转型升级显现出了成效。

一直以来,我省致力于培育、打造、推广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和名片,而云茶是云系列中极为重要的一系,如何继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将云茶做大做优做强,助推我省高原特色农业,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茶文化、茶产业、茶与生活三个维度考量云茶的发展壮大。茶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优雅的韵味。琴棋书画与茶相互映衬,散发着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茶作为一种产业,要考虑产业链的完善、附加值的提升等,特别是要把握好茶与资本的结合。近些年的过度炒作,使得大量资本进入该领域,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市场的大起大落。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让市场回归理性,就是要使茶回归到一种日常饮品的地位。

厘清了思考的维度,云茶发展的维度也就更加清晰了。从茶文化的角度看,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从种植、采摘、制作到销售、冲泡、品饮的全过程,都可以附着上更多的文化含义,进行符合云南特色的文化解读,为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增添更多内涵。

从茶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根据《2015年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尽管电商化已成融合发展新趋势,但由于线上交易存在味觉、嗅觉等感官体验无法充分满足,品质难以把控等问题,实体店或现复苏迹象;茶叶消费群体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80、90后渐成消费主力;茶叶外销将继续扩大,预计全国茶叶出口量将止跌回升。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茶企进入资本市场,金融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强。推动云茶继续稳步快速发展,应该更多关注这些新情况、新势头,用好资本的正向力量。

从茶与生活的角度讲,茶源于生活、附着于生活,深刻地融入了人们生活。一片小小的茶叶可以有许多发展的路径与空间,关系着多少家庭的生计。种茶是农业,卖茶是商业,开茶楼属于餐饮业,开发茶的保健功能可能就是保健行业……如此观之,云茶的发展,应该放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增长、促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维度去谋划布局、整合推动。

来源:云南日报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昨天(4日)上午,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因涉嫌受贿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公诉机关指控,2000年至2012年,沈培平利用其担任中共腾冲县委书记、思茅市市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多家公司提供帮助,并非法收受财物共计1615万元。

在沈培平的仕途中,以普洱茶闻名的普洱市是重要一站,他在那里待了8年多。在这期间,他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其博士论文是以普洱茶为题。

“茶博士”

普洱市,原称思茅市。在沈培平来思茅任职前,已有专家提出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一事,但遭搁浅。沈培平2005年3月担任市长后,当年8月4日,思茅市政府将更名请示报云南省人民政府审核。

次年4月初,云南省政府将思茅市更名普洱市的请示转报国务院审批。半年后,思茅市又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思茅市更名申报的请示,力陈更名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提升品牌效应。至2007年,终获成功。

2007年,沈培平在北师大资源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后,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发展研究》。

他在论文中提出,“毫无疑问,19世纪是咖啡的世纪,20世纪是可乐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的世纪”。

沈培平因多次高调推销普洱茶,也有了“茶市长”之称。

长江新闻(微信号:cjrnews)记者检索发现,在研读博士生期间,沈培平在《中国流通经济》杂志上发表了大约10篇关于普洱茶的署名论文,如《云南省思茅市茶产业融资对策探析》《思茅市推进普洱茶产业化的政府工程研究》等。

这10篇论文均标注为思茅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课题《云南省思茅市普洱茶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成果。这些论文中,沈培平一般列第三作者。

“普洱崇拜”

沈培平对普洱茶的学术研究,或源于其“普洱崇拜”情结。

亦是在2007年,沈培平在“中国普洱茶唯一专业杂志”的《普洱》杂志上,发表了《普洱崇拜》一文。

此文的灵感来源于沈培平在“海湾璀璨”的瑞典哥德堡酒店中的一次“冥想”。

据该文,他在酒店中,回忆起瑞典帆船“哥德堡号”在18世纪穿梭哥德堡和广州之间的瓷器、茶叶和丝绸航运中,带回来一个用普洱茶压制的哥德堡船模献给了瑞典国王。

“可以说至迟在260多年前,你们的普洱茶就带到了瑞典……”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中国区联络主任扬·鲁迪克曾对沈培平说。

实际上,沈培平的“普洱情结”早已萌发。

早在其“思茅市”时期,2005年4月,该市举办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有一项活动是:重走茶马古道,120匹马瑞贡京城。演员张国立到场挥第一鞭,为马帮送行,又在北京八大处迎接马队,将一筒茶义卖了160万元。

两年后,普洱茶行情开始暴跌,半个月内跌去50%,众多投资者、茶商和普洱茶藏家损失惨重。沈培平依旧继续推行围绕普洱茶的城市发展计划。

据媒体报道,在普洱当地官场流传一个说法,在沈培平主政期间,普洱整个城市都牢牢地与普洱茶绑定在了一起,从行政领域一手炮制这一结果的沈培平,也被一些人称为“庄家”。

有官员向云南省相关部门举报沈培平称,沈培平在2007年普洱茶大跌行情中曾低价购入大量茶饼,并利用其市长职务占用市政府及下属机关多处仓库为其存放茶叶。

举报并没有影响沈培平上升的仕途。2013年初,沈培平升任云南省副省长。一年后,2014年3月9日,中纪委通报,沈培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落马后,他兼任的北师大与普洱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北京普洱茶研究院的院长头衔悄然消弭。沈院长的另一个学术传奇是,他最早是在云南教育学院用了两年时间获得中文系的本科学历,之后经过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的学习后,跨界获得了一个北师大自然地理学的博士学位,而且,在他获得博士学位仅5个月后,就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科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资源学院兼职教授。

目前,昔日的“茶博士”沈培平,头发花白,站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的被告席上。

在法庭最后陈述阶段,沈培平当庭认罪、悔罪。

作者:单朴

来源:长江新闻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许多的茶企也顺着互联网的东风,纷纷以建立网店等方式发展起了电子商务,我们将其称为茶叶电商。现如今的电子商务早已不是单纯地进行网络购物这么简单了,有一个新的理念叫做“互联网+”。互联网+的精髓就在于后面那个+号,不断添加新内容才是目前电子商务的主流。最近,白马非马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茶叶电商中,书呆子通过不断增加创意——包括“创意茶生活社区”、“无墨记”发展线下模式等,来提升品牌的实力,延续品牌的影响力,无疑是互联网+思维运用于茶叶电商的典型例子。

任何品牌都希望两条路走(线上+线下)

不仅书呆子,许多茶叶电商也试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自身品牌。电子商务的诱惑力有多大,从天猫2014年天猫双十一高达571.1亿就可见端倪。价格透明易于比对是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电子支付以及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电商而言更是如虎添翼。茶叶电商自然也是如此,淘宝网的数据表明:茶叶已成为淘宝网网购人数最多的农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从茶叶电商企业数量来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茶叶市场的井喷现象,仅天猫一个平台,入驻的茶企就达10001个(2015年8月4日)。就交易平台来看,数据显示,茶叶电商网上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

但对于茶企而言,放弃实体店目前是不明智的选择,首先实体店有电商无法替代的体验功能。这个道理很简单,即便有些网店可以通过寄茶样等方式让茶友品饮,可是寄茶样一是时间太长,与茶友想体验新品的迫切感相矛盾,二是还要支出物流成本,暂且不算部分恶意刷单的用户。这也便是实体店的优势所在。

实体店还有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借助集中商圈的人气使品牌知名度上升,这一方面要求茶企充分发挥门店的商圈经营能力,走出门去,将门店的销售职能变为营销职能。

电商发展迅速,实体店也不可放弃。所以品牌茶企更希望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路一块走的方式来争取更多的盈利。

更广地释放品牌理念与产品销售量

随着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的发展,现如今也正式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的媒介都要来得快速,特别一些热点信息更是如此。因此,利用互联网来传播品牌理念,也成了每个茶企的必修课题。

茶企目前常见的方式便是利用网络信息爆炸性的传播速度,在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上传播品牌新闻以及产品信息,借以宣传品牌理念,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在互联网上高曝光度往往意味着有更好的访问流量,品牌知名度上去之后,线下的实体店发挥服务功能,让网上有购买意向的茶客及时品饮到茶样,从而提高销量。这便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好处。不仅茶企如此,现在许多大企业推崇的O2O模式,实际上也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念。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但要走好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容易

然而,走好这一条路并不是如我们想的那么容易。首先茶叶电商相对于其他产业的电商而言,做得是相当不足够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忽视官方网站建设

目前来说,许多茶企并不知道网站的重要性。官方网站充斥着各种滞后信息,甚至产品都是一年前的。让网民访问时有一种进了山寨网站的错觉,这样的做法非常错误。

官方网站是一个茶企在互联网上的“眼睛”,运营好自己公司的官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业内招商连锁比较成功的品牌茶企,擅长于将自身的优势产品放到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提升品牌曝光度。搜索引擎里关键词排名上去了,流量也就随之而来,财源也自然滚滚而来来。

2、仅仅是提供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没学会如何营销

有些茶企认为,我的任务就是卖茶,把茶卖好就阿弥陀佛了。其实,单纯地卖茶早已不适合现在的环境,现环境下即便是大的企业也要在宣传方面下足马力。除了常见的广告、软文推广外,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传播进行推广;甚至请一个专业的营销团队,都是很有必要的。

3、仅具备生产能力,缺乏电商能力,不懂如何运营互联网

互联网的运营是一门学问,在当前时代茶企仅仅具备生产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互联网上将茶企经营好?除了提高曝光度等手段外,还要首先从用户角度出发,多为用户考虑,不断升级用户体验;其次尽可能多实现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便利,让用户更乐意具有长期粘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便是,突出品牌差异化,做出自己的特色。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看出茶叶电商依然算是处于探索阶段,光电商这一条路就有这么多的问题,实体店也存在资金高昂,难以回本等问题。线上线下两手一起抓意味着投资成本的上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营销团队,很容易由于资金周转不良而造成损失。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目前而言,任重而道远。

作者:老牛

来源:茶泡泡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昨日上午,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在北京市一中院受审,被指控受贿1615万元。 市一中院供图

被称作云南“首虎”的原副省长沈培平,昨日因涉嫌受贿罪在北京市一中院受审,检方指控沈培平收受当地企业负责人财物价值1615万元。通过审理,这个曾被称为“茶市长”、“沈矿长”的原副省长,其涉嫌受贿的脉络也逐渐清晰,更是以“不收钱,收玉器和普洱茶”而跻身收受“雅贿”的行列。

在法庭上,头发已花白的沈培平表示认罪,忏悔自己“没有守住底线”。其辩护律师以沈培平落马后有检举和揭发他人犯罪线索的表现,并做罪轻辩护。

被指控收受财物共计1615万元

昨日上午9点,身穿黑色休闲西服的沈培平,被法警带进市一中院的法庭。他的西服和衬衫的扣子均扣得“严丝合缝”,与一年前在任期间最后出现在公众视线时相比,这位曾经的副省长消瘦许多并且已经满头白发。

据北京市一分检指控,2000年到2012年,被告人沈培平利用其担任中共腾冲县委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思茅市人民政府市长、普洱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普洱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腾冲县恒益矿产品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思茅市山河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在兼并腾冲县富华实业公司、销售铁矿石、协调治理超载运输、开发大平掌铜矿项目、处置矿区群体性事件等事宜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上述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段治葵、毕胜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615万元,检方认为应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据了解,沈培平收受的贿赂中,并没有现金和其他财物,公诉机关指控其收受的折合共计1615万元的贿赂,大部分是一些价格不菲的普洱茶,此外还有一小部分玉器。

律师为沈培平做罪轻辩护

在法庭上,沈培平对公诉机关的指控表示认可。

在法庭调查阶段,沈培平表示,从被调查阶段,到检察院,再到今天的法院受审,他的供述都是一致的,没有改变。

在沈培平归案后,其家属委托了两名刑事知名律师为其辩护。庭上,两名辩护人为他做罪轻辩护,辩护观点是,沈培平的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具有坦白的情节,同时收受的贿赂主要为了进行普洱茶的推广和研究,此外,沈培平在归案后也有检举和揭发他人犯罪线索的表现。

在最后陈述阶段,沈培平当庭认罪、悔罪,他向法庭说,自己没有正确把握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守住底线”,对此他感到悲痛和忏悔,将认真改造悔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昨日,该案未当庭宣判。

云南“首虎”=“茶市长”+“沈矿长”

“茶市长”

收藏有数百万一筒的极品普洱

当选为副省长之前,他曾在云南省下属的普洱市、保山市任职多年,普洱市更是在他任期内由“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当时沈培平提出要“让每个喝普洱的人都能想到这座城”。此时,沈培平便获得了“茶市长”的称号。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3年1月到2004年11月沈培平担任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期间,他便开始关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整合云南省的茶叶企业和行业协会。

沈培平自己也曾表示,“我是2001年开始收藏普洱茶的,收藏最久的有上百年。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文化瑰宝,应该把这独有的东西做大,刚做省政府副秘书长时,我就搞了一系列的推介活动。当时省政府大院里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对普洱茶情有独钟,而现在,省里的领导大都喝普洱茶。”

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云南省“两会”上,沈培平经常拿出普洱茶给代表、记者“泡上一杯尝尝”。

除了“茶市长”的称号,沈培平与“茶”有关的头衔还包括:北京普洱茶研究院院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韩国韩瑞大学普洱茶学院名誉院长,曾发表了大量有关茶的文章,还主编了《走进茶树王国》一书,被称之为“我国第一部由地方政府主编的,关于茶树、茶树品种资源、古茶树资源的巨著。”此外,还有《中国普洱茶文化》、《普洱茶连环画》等书。

沈培平的博士论文也是围绕着普洱茶展开,论文题目是《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发展研究》。

据了解,沈培平收受的普洱茶价格昂贵,其中不乏标价数百万一筒的顶级普洱茶。

“沈矿长”

被控“扶植”腾冲首富开矿

除了“茶市长”的名号,沈培平还有一个“沈矿长”的外号。

在起诉书指控中,沈培平被控“以权”为腾冲县恒益矿产品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段治葵“谋私”。被控的犯罪行为中“兼并腾冲县富华实业公司、销售铁矿石、协调治理超载运输”皆与段治葵有关,沈培平案发后,有消息称,段治葵亦被带走调查。

据媒体报道,主政腾冲县之后,沈培平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其主政腾冲的5年中,因矿产开发造成征地纠纷多起,甚至发生数起被征地农户上访到保山地区的情况。但另一方面,商界不少矿老板都力挺沈培平。据报道,正是因为在沈培平担任腾冲县委书记时,对段治葵的矿业生意大力扶植,段治葵才获得了腾冲最大铁矿——滇滩铁矿的开采和经营权,并由此成为地方首富。

1998年10月,滇滩铁矿被改制为富华铁矿,成为一家股份制公司,其中90%为国家股,10%为工人持股。据了解,段治葵当时参与了对富华公司的兼并,此前媒体报道,段治葵终以128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这家国营矿厂。而这场兼并,是沈培平促成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义天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介绍,“铁矿的价值,应该按照当时的矿产价格乘以储量来计算。以此算法,这座储量5600万吨的铁矿收购价格当时应该是33亿元。

根据公开消息,除了原副省长沈培平,云南原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曾在云南主政10年的白恩培落马都与矿产和土地有关,这也暴露出地方官场的资源腐败问题。

云南“首虎”

落马后曾检举揭发他人

从基层一步步升至副省长,沈培平根植云南官场24年,与该省官员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联。

据报道,沈培平是曾任云南省副省长的孔垂柱的秘书,沈培平在1996年10月被孔垂柱调任保山地委副秘书长直至1998年1月,此后,在孔垂柱的提拔下,赴保山地区腾冲县任县委书记一把手。沈培平落马后,2014年5月9日,时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孔垂柱提出辞呈并获得通过,7月12日,孔垂柱去世。

而除了沈培平,孔垂柱提拔的另外两名秘书也双双落马并被法院判处了刑罚。

作为云南“首虎”,沈培平落马后,云南官场地震迭发,原省委书记白恩培,省委副书记仇和,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高劲松相继落马被查。

在归案后,沈培平曾经有检举和揭发他人的表现,辩护人也以此作为对沈培平罪轻辩护的依据,但沈培平的检举揭发具体涉及哪名官员,目前尚不得而知。

记者:王巍

来源:新京报

我走出来的第一步,便来到造访寻常百姓家。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是我决心跨出的第一步。带我出来的这个老汉,把我安置在一个破了半边身子的土陶罐里,因为他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干净而敞亮的地方来安置我,家里唯一而且最值钱的就是这个破旧的土陶罐了。这是我第一次享受到的“人”的款待,同时也看到了所谓的“家徒四壁”状况。居于此,我的内心有说不出来的欣喜和辛酸。不过还好,这家人都心底善良,一家人都其乐融融的。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就这样,寻常百姓家为药,呆了几百年。时间一晃就到了三国时期。而此时,云南这个地方人丁开始兴旺起来,中原文化逐渐向云南渗透。

我本想凭借以前的名声,能让当地的统治者注意到我,并且提拔重用我服务于更多的人,让我大干一番事业。可是,令我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统治者的目光短浅,不但没有看到我的价值,一度还弃我远之,尤其是像孟获这样英明神武的帅哥,都没注意到我,他后来不断吃了败仗,也大多居于眼光和胸怀不够远大的原因。

后来,我开始有些沮丧和气馁。反复思考多年以前说出的那句话:“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这似乎狂妄了些。如今看来,只是年少气盛时的瞎话,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梦如泡影。

作者:游太思

来源:一茶网

“我们用10年的时间,崛起了一个民族品牌。未来,我们将再用5~10年的时间,使龙润茶品牌市值超千亿元。”来自云南的龙润茶集团公司董事长焦家良日前在北京举办的“龙润茶十周年”发布会上说。该公司携手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创办了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普洱茶研究院,搭建一个茶文化学术交流沟通平台,诠释普洱茶文化价值,带动整个茶产业发展。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龙润茶坚持绿色制茶工艺,以制药的经验制茶,做健康茶。该公司严把质量关,通过不断探索建立起“86道质量把关”技术管理体系,严格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操作程序进行加工,于2013年获得“中国普洱茶十大品牌”之冠的美誉,打响了中国茶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今年7月,龙润茶再次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

作者:张罕,李沛桐

来源:新华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布朗山素来有普洱第一山之说,它是喝普洱茶的人必然会面对的一个地域,没有对比,不知差异,所以有了易武的阴柔委婉,必然会有布朗刚劲霸气。

我非常偏爱布朗山,它被称为普洱第一山绝非浪得虚名,我们简单来数数布朗山上的山头,班章,茶中之王,老曼娥,独一无二,章家三队比古树茶还贵的台地茶,还有帕沙的动辄七八百年古茶园,班盆这几年也备受瞩目,还有附近的勐宋、贺开、那卡、广别等,各具特色,难以分出高下,像帕沙贺开这些山头,若在别处定然是称王称霸,偏偏生在布朗,遇上班章这样的王者,只能退居二线,布朗是个群雄并起的山头,虽然它只是一个乡。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布朗山,全乡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是勐海县最为地广人稀的一个边境民族乡,全乡有53个村寨,总人口1.6万人,其中布朗族1.1万人,其余为哈尼族、拉祜族和汉族,因为面积较广,所以茶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布朗山全年的毛茶产量估计在1500——2000吨,这个数量非常之惊人,其中包括台地茶,气候非常好,土壤结构合理,而且海拔高,日照好,这里的台地茶都要比别处的好喝些。

布朗山很大,山路弯弯扭扭非常曲折,如果茶友要去布朗山,从勐海出发一定要越早越好,总体来说,布朗山的茶,有个地域特点,海拔越高越好喝,价格也越高,从山脚往上走,随着寨子越来越多,茶会越来越好喝。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据专家考证,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具体说,包括了今天的布朗、佤、德昂等民族。在历史上,百濮民族曾经南迁,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吴哥窟为代表的旷世文明。与这些远出国门的祖先相反,留在国内的布朗、德昂等族,直至民国时期仍身处密林,在这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布朗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始终不曾离开云南一步,远离外部世界的召唤。

布朗山是有灵魂的,这座山上时代居住着三四种少数民族,它是全国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命名的乡,这些少数民族彼此尊重,和睦宽容,千年来无斗争发生,这些茶树才得以安然生长,而布朗山,不论冷清寂静还是人潮涌动,它始终安然温柔的凝视着拥抱着这一切。

作者:佚名

来源:西门吹茶xmmx05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易武仿佛与生俱来就和普洱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茶马古道到现在的普洱茶标志性山头,易武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茶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村八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挑几个比较独特的我们常见的山头来讲讲,首先是麻黑,麻黑的名气从贡茶开始,麻黑现在也是易武众多山头中古茶园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麻黑村寨就建在森林里,古茶树和森林混生,掩映在森林中,环境非常好。

麻黑的茶树基本是由汉人管理栽培,与易武地区其它少数民族管理的古树滋味略有不同,麻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是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的最典型代表,在易武地区众多山头中独树一帜。

作者:董玥

来源:董玥说茶

如何理财?看数据说话!

中国普洱批发网讯:2015上半年,全国GDP增长7%;2月降息、5月降息、6月降准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2%;又是6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7849万,其中炒股人士同比增长48%,而直到7月27日,人们迎来的不是股市纷纷盈利的欢呼雀跃,而是沪指跌幅8.48%,创近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的暴跌重挫!

如何理财?听专家提示!

第三方理财市场日益火爆,但同时理财市场鱼龙混杂,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投资方式时要理性理性再理性!

在盲目风险与稳健收益之间,各路资本开始重新扫描农业,茶叶作为兼具金融属性的收藏品,越陈越香,越香越升值的特性被众多投资者青睐。普洱茶在过去的发展中所缔造的奇迹超过任何一种农产品,10年间产值增长上万倍。2015年8月,雨林古茶坊高端古树茶“长风”即将上市,被业界认为是引领普洱茶发展的重要产品,必将在收藏界掀起收藏狂潮。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看“长风”如何引领普洱茶收藏市场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地位的变化,引起众多行业人士高度关注。据了解,近年各种普洱茶的身价一路飙升,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普洱茶身价看涨?何种普洱的收藏价值更能成为普洱茶中的佼佼者?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据悉,雨林古茶坊8月8日在白天鹅宾馆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品发布会,为了这场发布会,白天鹅宾馆更是在装修重开后,首次暂停早茶服务,为雨林古茶坊以及茶友提供更周到的品饮氛围。多方咨询得知,雨林古茶坊这次重磅推出的新品是已经过数十次调配方案的古树茶“长风”,“长风”曾在2014年东莞茶博会上崭露头角,大获好评,但已被市场认可的古树茶“长风”于2015年又再次经过宝剑重铸,现已达到“型”“味”完美合一、口感极致的标准,是不可多得的上乘古树茶,这样极具神秘感又难得一品的古树茶,新品发布会消息一出,便立刻吸引了众多资深茶客、乐于收藏、善于投资的各界人士跃跃欲试,想要一品这能够让人血脉喷张的好古茶。

专业人士表示,从消费者角度看,选购古树茶的人,一般都是资深茶客。从发展趋势来看,古树茶正处于兴起阶段,品饮和收藏价值,是古树茶走俏的支撑点,从整个古树茶的交易量看,市场交易量每年递增,正保持增长态势。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为何雨林长风古树茶能够引起业界轰动?专家分析,雨林古树茶的难得之处可能会使它的收藏价值超越以往任何一种普洱茶。

原因在于:一、“长风”研发之难,难在其型与味难以兼得。以往历年的古茶,求其型而不能兼其味,求其味则失其型,而2015年,“长风”古树茶加入特殊古茶样本,口感完美,型味合一,这种堪称贵族的茶叶,光芒更为大放异彩。二、众所周知,老茶越陈越香,而越陈越香的前提是原料和工艺,原料须真,工艺须诚,但每一年的气候条件不一,做茶师傅、做工等都有差异,这种采用超高树龄、纯古法制作的古树茶,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方得出品,而古树茶作为不可复制的珍稀资源,总有喝没的一天,致使高品质求而不得,而“长风”的出世,正填补了高品质普洱茶市场的空白,这就造就了“长风”古树茶的收藏价值极高。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就目前市场上的古茶来看,品质参差不齐,专业、实力店的品质相对可信,在专业人士看来,目前市面上高品质的古树茶不是没有,正如即将上市的雨林古树茶“长风”,可满足茶友们对古树茶的种种期待,但毕竟好茶价高又难求,是品?是观?还需消费者自己的认知去衡量!

来源:大众财经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长久以来整个普洱茶行业都在用总产量以及产品总价值来衡量普洱茶市场的好坏。按照商品价值的角度这样计算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这已经完全跟不上日益复杂的普洱茶市场变化。

用更合理的方式来计算普洱茶行业产值不光能有效的利用茶山资源,还能使整个行业进入可持续发展模式。否则兴盛时生产普洱茶的企业过万家,衰败时不足百家。这样的大起大落很容易使普洱茶产品出现断层,从而影响到普洱茶文化的延续,使整个行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要想避免上面的情况发生就要改变普洱茶产值的计算方式,通过计算的结果来砍掉普洱茶过剩的产值,避免多余的浪费。每年普洱茶的总消费金额基本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由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会有一部分新茶成为商业仓储,最后进入中老期茶市场。所以科学的计算方式应该是商业仓储总数价值+消费总额来作为一年普洱茶市场的总产值。这样计算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比如通过这样的计算14年普洱茶市场的总产值是500亿元,通过大数据做对比估算15年普洱茶消费人群不超过10%的增长,那么15年的总产值应该在550亿上下。根据这个总数结合茶山情况来确定毛茶的基本价格,总产品数。

这样就不会出现550亿的市场做出1000亿的产品,这样还会把毛茶价格变得虚高,同时市场上多出来很多根本卖不出去的产品。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占用了市场的流动资金,最终导致市场进入停滞期。15年普洱茶市场遇冷归根到底源自于14年的无序扩张,现在我们应该痛定思痛,一方面通过市场缓慢消化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应该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规划普洱茶市场。

作者:天火/中国普洱茶网

2015年6月5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大茶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云南仅有的10个获此殊荣的茶企商标之一。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公司简介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及销售普洱茶、红茶、绿茶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在凤庆、勐海两大云南茶叶生产地建有完全符合食品生产标准的现代茶厂,年生产能力30000吨,拥有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贺开16200亩300-1400年古茶原料基地,以及位于临沧凤庆县的岔河10000多亩有机茶园原料基地。并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开设有一百余家经营部。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勐海普洱茶厂坐落于美丽的西双版纳州,于2005年4月6日注册成立,2006年正式投入生产,占地面积18648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650 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7163平方米),建有完全符合食品生产标准的现代化茶厂,年生产能力10000吨。

六大茶山凤庆茶厂属于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成立时间为2005年9月28日,2007年3月22正式投产。分厂占地55944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工程建设。现已建成投产的一、二期工程占地约38667平方米,包括建筑面积12000余平米的主体厂房、6000余平米的附属仓库和数条完全按国际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建设的现代化生产线,年生产普洱茶成型茶达到20000吨。

此次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大茶山”商标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这是六大茶山公司全体员工以及合作伙伴多年来付出所得到的回报,也源于广大茶友对六大茶山的支持与认可。回顾六大茶山一路走来的历程,虽艰辛却值得。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公司历程

2002

4月23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正式注册成立。

5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经营部—昆明经营部在云南茶叶批发市场成立。

6月6日,中国首届普洱茶研讨会在西双版纳举行,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佛海银毫饼”、“六山春尖饼”获得普洱茶国际名优产品评比金奖。

2003

9月,在中国国际星级茶王大赛上,六大茶山公司“六山远年古树饼”荣获“五星级国际茶王”称号,“班章野生茶”荣获“三星级国际茶王”称号。

10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被云南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列为唯一“向消费者推荐茶叶生产企业”。

11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女士在第十九届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上当选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常务理事。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2004

3月3日,公司获得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加工者证书》和《有机农产品》证书。

3月,阮殿蓉董事长陪同中央电视台《中华茶苑》重走了古六大茶山,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12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阮殿蓉董事长在《云南日报》上开辟‘说茶’专栏。

2005

4月6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勐海普洱茶厂注册成立。

6月16日,公司为广州芳村茶叶城开业志庆制作的重量3.6吨、直径3.28米、厚0.375米的巨型普洱茶饼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证书。

9月9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刊《六大茶山》报创刊。

9月28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凤庆茶厂注册成立。

11月28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2006

2月6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勐海普洱茶厂正式竣工投产。

5月到1月,六大茶山公司在“马帮茶道·瑞贡京城”进京大马帮活动中无偿捐赠了5000套普洱茶作为“希望工程专用义卖茶”。将义卖茶共拍卖茶款16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

9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茶厂、勐海普洱茶厂、宜良茶厂及六大茶山原料初制所一同获得QS认证。

12月6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日本的一批“六山御品原茶”,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环境研究中心检测,共320项的检测指标全部合格。

2007

1月11日,公司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上荣获“中国普洱茶卓越品牌”称号。

3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凤庆茶厂获得QS认证。

12月9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定的“中国茶业百强企业”称号。

2008

6月12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11月15日,公司连续三年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12月4日,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向公司颁发了有机认证证书。

2009

6月11日,临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将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月28日,云茶高峰论坛暨“报走云南”举行颁奖仪式。在活动评选的“云茶英雄榜”中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壹号熟饼”获得了四星茶的称号。

9月7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六大茶山”普洱茶荣获金奖。

2010

1月4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HACCP)。

4月20日,公司品牌“六大茶山”再次获得云南省工商局“云南省著名商标”认定。

10月28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2011

1月25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注册证书。

4月5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中国伊斯兰协会的最终考核,再次成功获得清真认证证书。

8月30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勐海六大茶山古茶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10月12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跻身“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2012年

3月,六大茶山十年产品年鉴正式出版

10月28日,在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组织召开的品牌普洱茶入馆收藏评审会上,六山御品原茶(生茶)、63厚砖和壹号熟饼被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成为首批获省档案馆“绿卡”的普洱茶品。

2013年

10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入选“2013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

2013年12月16日贺开古茶山拉祜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12月,六大茶山在2013年中国茶届“鼎承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13年度最具成长力普洱茶品牌”

2014年

4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6月21日,汇聚国内七大顶尖茶业品牌的老舍茶馆国茶汇项目在京隆重启动,六大茶山成为其唯一指定普洱茶

11月21日,鲁甸县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六大茶山”公司员工一同前往龙头山镇举行捐赠仪式,将六大茶山情系鲁甸地震义卖善款100万元捐赠给鲁甸县龙头山镇人民政府,用来援建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区活动场所并且签订了捐赠协议。

2015年

2015年2月勐海六大茶山古茶庄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5月,贺开古茶山旅游项目入选《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

6月,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商标“六大茶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六大茶山企业宣传片

文、图/六大茶山

想成为品茶高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尝试,积累足够的经验。而成为品茶高手之前,得知道品一杯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出发,还有关于茶的颜色气味味道怎么去描述。品评普洱茶,可分为的四个步骤: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观茶汤】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1、茶汤颜色

新茶期:黄绿(1-2年)、金黄(3年)、橙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2、透明度

浑浊、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

3、粘稠度

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闻气味】

1、不成熟的

青草味——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香——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2、成熟的

蜜香——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3、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4、异味

烟味——烟气被茶叶吸附所存留的气味。

焦糊味——茶叶被部分炒糊的气味。

炒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5、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6、香气质量

高扬——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尝味道】

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1、基本味道

甜味——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

酸味、水味——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无味——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

2、汤感: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3、水路:粗糙、滑的、丝滑的

4、喉感:干燥、发干、甘甜、润。

5、回味:持久、中等、短暂、无。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来源:网络转载(本文找不到明确来源,欢迎作者与我们工作人员联系)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相比较春季来说,夏季确实是普洱茶行业的淡季。从整体上来说各大品牌专营店都没多少客源,营业时间段上也由早上转战到了下午,集中在下午及傍晚时分。

整个六七月份,各大品牌出货的频率也在放低,大益甚至在七月份没有任何新产品出货。不过至此,普洱茶的价格也被几大品牌彻底拉低身姿,迎头直上的下关闷头闷脑的挨了一棒,遭遇滑铁卢的大益为降低身姿的领头羊,带头将其产品从配货价拉低了将近一半。其实我们想想13年大益配货价上涨了多少?其实也就是一倍。之所以到现在产品还这么萧条,是因为之前投资市场将大益的产品炒作的太多火,以至于很多茶商还是无法接受。从理性上来说当前的普洱茶市场已经回到了刚开始疯狂的起点,不管你信或者不信。

最近两天比较闹心的是出自勐海某官方的一些数据,数据称勐海茶厂出货量2600吨。我不是来找茬的,只是来给大家看一个事实。今年伊始,勐海茶厂实行了自由补货制度,也就是说经销商专营店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配补货。而且大益的出货产品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哦。粗略计算的话,差不多也就2000吨上下,何来2600吨?而且以熟茶居多。除非官方生产2600吨,也就是说有几百吨产品是没有出货或者出货产品没有要货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惨淡的行情下大益下半年还会持之以恒的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行情惨淡下去吗,我觉得不会。上半年至此,大益专营店差不多已经关了20%左右,但是我们都知道大益体系内的蛀虫可不止20%。对这么大一个体系来说能大规模的自断手脚,说明到现在为止的局面,其还是做好心理准备的。不过后期能否保住老本这可就难说了,这是后话。

不过我认为大益当前关店已经到了一个节点,大益之前之所以将嘉年华特地从11月份改到十月中旬说明其也有着一定的战略准备,不然这么大一个活动肯定不会这么轻易的改变时间。之前本人也发过一个对大益的设想,里面提到大益在上半年大量的发熟茶,然后会在秋季出某些精品生茶来刺激市场的设想。本人觉得这个可能性比较大,甚至有可能打破以前大益每年固定两波火热的局势,今年转型成三波或者四波,中秋茶?嘉年华?茶博会还是生肖茶?当然一般情况下生肖茶已经属于大益体系下一年的计划了,不过本人还是喜欢加到当年。至于这个时间节点,产品或者这个量我们就等着看吧。

近期有很多人问,再如此低迷行情下如何去做准备?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这么一波行情以后,很多茶企的人员流失严重,当前最主要的还是以人为本,当然这也要是在保证其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在留住主要人才的同时培养自身体系中独特的存在,这点我觉得是茶行业中小企业的优势,在比较大的企业中一般情况下都存在“老头排斥狂生”的状况,一般情况都不允许新观点出现,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当前茶企都在以老制度老员工为轴进行运转。老一辈为了保住自身位置和利益肯定会有所顾忌,这是当前老茶企的弊病,也算是新品牌和新企业的一次挑战,当然了,挑战也会带来机遇。别以为当前这些85后还年轻,其实你想想你自己在那个年纪的时候在干嘛?所以说白了很多企业不敢用新人就是被自己的陈旧观念和不自信给绑架了。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放下,该放权的时候也要放权,不然你迟早会落伍,没有后悔药吃。

当前存活下来的多以老实本分居多的茶企为主。除了几个大一点的品牌外,其他品牌,一般消费者基本不了解。这时候就是一个节点,要在弯道逆袭的茶企就应该注意了,之所以你还能完好的存在说明你产品质量还属于OK的。但是如此低迷的行情大品牌不想砸钱激波,小品牌这时候就要慢慢的将“牌子营销”带入自身的战略中了。别以为品牌都是虚的,关键时候还是要看品牌,其带来的无形资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这点必须要注意。还有在品牌推广的时候切记不要“撒胡椒面”,尽量做好以点去戳面,这会带来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给大家带来一点信心,当前的茶市这么低迷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一家企业或者一个系统的人带来的,所以谁也不要抱怨谁。最好别抱怨,还是在当下来做出点什么弥补吧。大家都期待,我们这些茶行业的观察者更期待,我们会站在独立的角度去看待你们带给整个茶行业的变革和美好。

来源:茶泡泡网

作者:安子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众所周知,普洱茶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最早可以追溯三国时期,其后盛唐、宋、元、明对普洱茶略有记载,只不过文献记载的内容少之又少,甚至只能从残帖中依稀追寻其踪迹。直到清朝时期普洱茶纳入官茶之后,文献才慢慢多起来,其内容也更加系统和权威。在政府的力促下,普洱茶逐渐的走上了进京,进藏的道路,成为了皇家宫廷御用的高端饮品,成为了藏民必不可少的食物。

前面很好理解,后面为什么说成为藏民必不可少的食物?因为,西藏地区处于高海拔,高寒、缺氧之地,藏民大多以肉食为主,不易消化,普洱茶恰巧能"消食"。因此普洱茶成为很好的茶饮之一。当时藏区就有"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藏区一年对普洱茶的消耗就达几十万石(dan),可见普洱茶作用和影响程度有多大!

由于西藏是历代统治者在政治上都非常重视的一个地方。为此,为藏区解决茶叶问题,成为了清政府一项重要的制度(使普洱茶进藏,进京成为了一项茶叶制度)以及一贯的民族政策,历代延续,直至清政府被推翻后才中断。

一方面来说,普洱茶得以身价倍增,仰赖天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清朝政府的力促和督办是分不开的,但是其局限性由此拉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普洱茶在没有成为御用茶品之前是不受限的。老百姓尚可能喝到更多的好茶,能自由的买卖。但是由政府督办茶叶之后,受到严格的管控,将不再是原来的自由买卖。

不是说这种情况带来了多大害处。只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普洱茶并不像原来的那么自由了,一旦成为官茶之后,老百姓要想喝到这样的茶只怕是难上加难,理由有三:第一,成为宫廷饮品,不可能批量流入民间,老百姓自然很难买到,虽听其名,而未能饮之!第二,马驼人背,若不是组团而行,普洱茶也很难进入其它地区。第三,政府对价格也是相当严格的,外流出的茶叶价格都非常高,一般人也买不起。成了名副其实的"王谢堂前燕",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由政府来督办的茶叶,在质量、工艺、价格上都得到严格的规范。权威而系统化的标准使普洱茶更加蜚声海外。

作者:水方子

来源:中国普洱茶网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茶礼茶俗

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富东乡邦崴村,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

“清末,邦崴就是当时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产茶之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秀,最有利于高品质茶的生长。不远处澜沧江边万丈悬崖和滔滔江水声,上百年、千年不等的古茶林就静静的矗立在偏坡的园地里”。

迎坡生长,本就是茶树的特点,有坡度,茶树参差错落,不致于遭水,也利于茶树群落的立体生长。

邦崴村海拔两千米左右,请不要问这里的村民缺不缺氧。

还有一个问题: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闻名于世界,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座标和活化石,也是世界茶学界标志性的珍宝级古茶树。就因为大茶树的原因,可以说让“邦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有了名气。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和澜沧县富东乡邦崴过渡型1000年古茶树,像两个烙印一样烙在人们的心里。

就像好的大学要有苍天大树一样,大家觉得,好的茶区或靠茶叶为生的村寨,必定要有大茶树,镇住一方风水。

有茶人描述了邦崴茶的特征:条索较粗长,色较黑,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他说的是生茶。

如果是熟茶的话,邦崴大树茶恰恰因为“苦涩较显,苦能化甘”的先天品质,质厚耐存放,转化后的口感能显现卓越的药香味,这对于普洱中国网的小编来说,是很具体和贴切的。

因为小编喝了邦崴老树熟茶的感觉就是药香非常好,当然,这是存放了7年之久的一个茶。

曾经也有人告诫我,除了30年以上的茶以外,其它茶叶没有药香,我慢慢地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起来。

而且有些人不承认药香,这个我也不就反驳。

“药香其实就是陈放很久的草木之气,因为茶叶也是草木,在陈放久了以后,自然也会出现类似气息”,这样的说法我倒是赞成,别把药香说得那么神乎其神,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好的普洱茶经过时间磨砺后的自然结果,而且对药香的喜爱也因人而异。

作者:暖男

来源:普洱中国网

相关文章:

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