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元代茶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来源:茶文化之家时间:2022-12-25 14:16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茶的故事 手机阅读

事茶淳俗

文/余悦 王柳芳

你可知元代茶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唐宋和明清是两个高峰阶段。元代茶文化的发展,虽没能独树一帜,不具备鲜明的特点,但元代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元代茶文化继续着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这与元代在许多方面“近取宋、金,远法汉唐“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元代饮茶习俗也多有发展创新,为明清饮茶习俗向全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你可知元代茶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元代已具备一套完备的茶法,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元代有专门的经营茶的商户——茶户,国家设有专门管理茶的机构——榷茶都转运司等,商贩销运茶时要购买凭证——茶引,零售茶要有照帖——茶由。

在13世纪初,蒙古人的饮料主要是马奶酒,还有各种家畜的奶。随着蒙古人向金朝统治下的农业区扩展,他们很自然便会接触到茶。金朝统治区的饮茶风气很盛,这种习惯对蒙古人产生了一定影响。元朝建立后,蒙古人逐渐对饮茶有了兴趣。茶作为一种止渴、消食的饮料,适合以肉食为主的蒙古人需要。元朝皇帝饮茶的明确记载,始自武宗海山。《饮膳正要》一书载:“煎茶以进,上称其味特异内府常进之茶,味色双绝。”显然武宗所饮之茶是不加其他佐料的清茶,否则很难品出茶的变化,可见武宗不仅喜好饮茶,还善于饮茶。元代中期名诗人马祖常有诗云:“太官汤羊庆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皇帝在饱食鲜美肥腻的羊肉后,已习惯饮茶以促进消化。朝廷内还设有专门官廷,掌管内廷茶叶的供需消费。

你可知元代茶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吸收了某些汉族的饮茶方式,结合了本民族文化特点,形成了具有蒙古特色的饮茶方式。有几种配加特殊佐料的茶:炒茶、兰膏、酥签。虽然制作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加入了酥油。另有一种“西番茶”,“味苦涩,煎用酥油”,这种茶就是藏族喝的酥油茶。有趣的是,这些以酥油入茶的饮用方式,反过来又流传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去。元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茶坊经营的饮料中有酥签这种茶,顾客喝了以后说道:“你这茶里面无有真酥。”酥签茶的制法是,“将好酥,于银石器内溶化,倾入红茶末搅匀,旋旋添汤,搅成稀膏子,散在盏内,却着汤侵供之,茶与酥,看客多少,但酥多于茶则为佳,此法至简且易,尤称美,四季看用汤造。冬间造在风炉子上。”(《君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这些显然是汉蒙饮食文化交流的结果。

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生产,多以饼茶为主。至元代,除了继续前人的饼茶消费生产,开始出现了新的消费生产趋势,散茶的消费生产,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饼茶主要是供皇室贵族享用,民间则以散茶为主。元代诗人李谦亨有诗云:“汲水煮春芽,清烟半如灭。”形容的就是煎煮散茶时,茶叶在水中上下沉浮的美丽画面。元代名茶有福建建宁的北苑茶和武夷茶、湖州的顾渚茶、常州的阳羡茶、绍兴的日铸茶、庆元慈溪的范殿帅茶等等。

你可知元代茶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元代的茶叶加工,还有一个方面值得重视,就是花茶加工制作的普及。宋代的茶叶加工,较多是加入香料等以成香茶。而元代的花茶加工则已较为完整典型,而且品种多样,有桔花、茉莉、木犀、素馨等花茶,最有名的一种为芍药茶,为塞北特产,将芍药芽叶晒干后用来泡茶。元代袁桷有诗云:“山后天寒不识花,家家高晒芍药芽。南客初来未谙俗,下马入门犹索茶。”说的便是芍药茶。另有一种莲花茶,制法颇为奇特雅致,在日出前选择含苞欲放的莲花,用手指拨开花瓣,将茶装入其中,再用麻丝绳缚住。到第二日清晨,将莲花摘下,把茶取出来,用纸包好,晒干,如此三次,再用锡罐盛装,扎口收藏。这样复杂的制作方法,似乎清玩的意义大于品味,或许是文人隐士的清玩花茶之法。

唐宋时期的茶叶饮用,多加一些香料调料杂用,元代则开始较为普遍用直接焙干的茶叶煎煮,不加或少加其它香料调料。并且出现了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发展至明代,泡茶成为重要的饮茶方式,其发端应始于元代。

元代立国时间短,随着民族交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色,整个茶风和价值取向处于转变期。散茶逐渐普及,出现了泡茶的方式,花茶制作方法完备,这对明清茶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元代茶文化,为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兴旺发达,打下了重要基础。

你可知元代茶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你可知元代茶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余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民俗研究专家,“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文艺理论家》、《内部论坛》、《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江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获得首届江西省“十佳出版工作者”、首届江西省“十佳期刊编辑”等荣誉称号;兼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茶艺导师、南昌女子职业学校高级茶艺顾问、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茶文化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等。

主持全国和省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多篇;撰写书籍60多本。多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讲学与交流。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欢迎关注!

更多阅读,敬请期待

点赞是动力 打赏是鼓励

赞赏

人赞赏

相关文章:

茶的故事